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生金融理论视野中的基础货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金融理论认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内生决定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金融理论的主要观点 ,然后在此视野内 ,分别考察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四种方式的内生性 ,最后得出要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的启示 ,建议中央银行采取古典的货币供给模式和“钉住利率型”的中介目标 ,以此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逃避监管部门的规模控制,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种名目的同业代付业务,并不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反映,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宁波市银行业同业代付业务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代付业务漏报有其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为保证征信系统的完整性,应尽快完善企业征信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并出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统一动产担保物权登记制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了担保物权公示原则的特殊性,揭示了动产担保物权公示的价值基础、公示效力与征信活动的内在联系.建议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单一的动产担保物权的登记机关,建立全国统一的动产担保物权登记公示系统.同时,将融资租赁纳入非典型性担保物权范畴,并完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不应只强调刺激消费,还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无论从投资成本,还是从乘数理论的角度分析,投资优惠政策都具有现实必要性,采取投资优惠政策应遵循平衡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纠正市场偏差和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等原则,可针对区域性优惠和行为性优惠采取相应现实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用体系的缺陷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征信系统运用于物流领域,不仅促进物流外包业务的扩大,防范供应链违约风险,还为征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四方物流“宁波模式”借助物流服务商与商业银行“双主体”运营架构,创设了信用治理机制,但其功能的发挥明显受到区域的限制。建议全国统一征信系统将应用拓展到物流领域,尽快制定商务信用信息采集的相关标准,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商务信用信息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6.
内生金融理论视野中的基础货币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金融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经济体制内生决定的。在此视野内,考察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四种方式的内生性,得出要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的启示,建立中央银行采取古典的货币供给模式和“钉住利率型”的中介目标,以此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业交易中的契约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信息共享的声誉机制恰是消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论证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对于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借鉴邓白氏公司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通过征信市场,采集、共享小微企业的契约履行、声誉评价等商业信用信息,建立新型、有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8.
信用体系的缺陷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征信系统运用于物流领域,不仅能增进一般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信任、扩大物流服务外包业务,并防范供应链违约风险,同时也为征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四方物流的“宁波模式”创造性地引入了信用治理机制,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地域限制缺陷。要打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信用瓶颈,应以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为依托,在用户扩展、标准制定及商务信用信息采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整与振兴。  相似文献   
9.
诚信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力量,受制于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水平,并通过共事的道德价值观和化背景来维系群体的存在,它比契约和私利具有更加持久、自发的凝聚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个人理性、信息不对称及有限次重复博弈是构成失信行为的三要素;从化渊源上有必要引出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假设前提的革命——凸显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10.
刘良毕 《征信》2016,(1):32-36
传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城域网和政府主导的“征信+信贷”模式为特征,在信息采集的内容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总结传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互联网+”实现模式进行探索.主张借助基于互联网的声誉体系、EDI推广、与电商平台合作等渠道,并通过征信市场来建设新型、有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