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稀土资源保护虽然有相关的法律与政策群,但是仍存在诸多缺陷。稀土资源保护立法理念存在立法价值取向未根本改变、可持续理念缺失和生态安全理念弱化。稀土资源保护立法结构不完善,具体有基本法和专项管理法缺失、规范内部不协调、宏观调控法不完备。稀土资源保护立法侧重于公法与实体规范。稀土资源保护法律与政策权对权、义、责设置不科学。稀土资源保护的横向与纵向的立法权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本质是消费与生产经营的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间的对立、冲突。解决消费与生产经营的利益矛盾需要民法从权利的创设和合同制度的建立健全方面努力。同时,解决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和冲突需要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经济分析方法为认识税收与税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法经济学分析要求税法将税收法定主义、税收中性与调控相结合、税收效益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也要求将效益观作为税收多头(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中央与地方)立法的立法观。税法经济分析是为了税制优化,然而,税权的界定不清、税收信息的不对称及其公共物品属性又是税制优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贫困一定程度上是民法的必然结果,民法的反贫之路是行不通的。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税收违法行为是税收流失的法律表现。税收违法行为的经济性成因,微观方面在于“经济人”的本性,宏观方面在于法律制度失灵。税收违法行为的选择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而影响其成本的因素有法律设定、执法水平和道德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