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与西方政策理论界专注于政府工具选择的最优化分析路径不同,我国政府工具的选择是各方主体基于利益、价值与理念的追求,彼此博弈、相互妥协,最终取得共识的过程。通过对雾霾背后的政策价值标准与多元博弈主体以及治理雾霾天气的几项政府工具及其适应性的深入分析,认为雾霾的背后同样是多元主体基于不同价值标准的博弈后,政府工具选择结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投射与反映。治理雾霾的工具应当是政府主导下各方达致利益均衡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回应性"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政府回应理论和回应性政府理论两个重要阶段。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回应性政府理论渐失解释效力,回应型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作为回应型治理的组织基础,重构后的政府责任体系至少应包含政府伦理责任、政府法律责任和政府绩效责任。而以公共服务内涵的重新界分为基础,选择不同的公共服务授权主体与授权方式将成为回应型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