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科学总结建国以来财税事业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财税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财税新思想,成为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财税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末朝廷入不敷出,税源枯萎,面对空前的财政危机,为平息内忧外患以维持摇摇欲坠的国家机器运转,明王朝走上了疯狂聚敛的穷途末路,最终自食恶果,在农民起义军和满清政权的冲击下,迅速土崩瓦解。从明末苛税制度对政权兴衰的影响中可得出以下启示:较完备的税收制度是政权稳固的重要标志;繁课重敛必致社会衰乱,政权覆亡;税收制度能否平稳运行是政权兴衰的晴雨表。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按照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税收制度,更好地为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全体国民富裕幸福服务。  相似文献   
3.
曾耀辉 《税务研究》2018,(6):124-128
清政府的沉重苛索是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因之一。而太平天国起义又使清朝税收制度加速败坏,各种税课更加苛重,助推地方割据和社会动荡,最终使清朝走向灭亡。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税收乱象启示后世,赋税苛重导致政局动荡,国家稳定有赖于赋税制度平稳有效运行,实现国家富强应建立健全科学、公平、高效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所得税早在清末即已开始筹议,直至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推出。所得税制的建立无疑是中国税制史上划时代的一场革命,为中国现代所得税制的不断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也标志着中国从以农业税为主的传统税制向以工商税为主的现代税制逐渐转型。民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所得税制并取得初步成功,以及民国后期所得税乱象致全面崩溃,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充分吸取,以完善当代所得税法律体系,培育良好的税收征纳基础和税收环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清相关税收管理制度的介绍与评价,揭示出其对现代税收管理制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印花税票是纳税义务人缴纳印花税的完税凭证,因其外形与邮票类似,且属于有价证券,故受到许多收藏爱好者青睐,成为税收与社会及公众相联系的良好载体和税文化的重要体现.如何引导和促进我国税票(特别是印花税票)集藏活动,充分挖掘其艺术收藏价值,发挥其在税收宣传和组织收入方面的作用,是个全新的课题.印花税恢复开征十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有感于此,笔者结合平日工作实践和印花税票集藏的积累,拟就如下问题进行探讨,期盼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引进西洋税制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特别是清朝光绪以后,国家财政日渐穷乏,原有税种既乱且杂,不少"恶税"越发遭到民众的痛恨和抵触。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出于自保,开始仿效西洋税  相似文献   
8.
清朝初中期税收制度的得当运用,以及其中的税收思想、税收心理等文化因素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促使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社会逐渐复苏和发展,对满清政权迅速崛起与稳固,社会相对繁荣而形成康乾盛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应借鉴康乾盛世税收制度文化的经验,改进和完善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税收制度,在全社会培养和形成依法纳税与主动护税协税的良好税收氛围,促进国家政权稳固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财政濒临破产,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整顿旧税、开征新税的税制改革,以挽救艰难的财政危机.税制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传统农业税制逐渐向工商税制的转型变革,但一系列税收立法及其实施未能有效保护幼稚的民族工商业发展,改革阻力重重,开源节流的改革初衷与竭泽而渔的社会评价相去甚远,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推行新税制应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要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1988年恢复开征印花税以来已经发行10版11套国家印花税票。从设计、印制、发行、收藏等角度看,国版印花税票日趋完美,其具有的聚财、收藏、宣传、税文化载体和名片功能日益得到发挥。但是,国版印花税票也存在相关制度残缺,选题偏离税收,票面设计唯艺术,税之要素不突出,规格、票铭、志号、附联缺乏规范等问题。改进方向是:制定规范;确立参照邮票体例,显示税票特征的基本原则;发掘与税收理念、工作、文化相关的选题;改进图案设计,拓宽发行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