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资本作为风险投资的产物,是以承担当前巨大风险为代价获取未来高额投资回报的特殊类型的资本,在我国大力发风险投资,设立二板市场鼓励发展中小型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下,探讨风险资本形成模式和退出模式是研究风险投资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具有很大的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实施素质教育与实行学分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分制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学分制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课题,必然要求学校各个领域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行学分制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3.
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是基金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样,有效的基金治理结构能在最低的成本下实现投资利益。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的基金治理结构的经验,根据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结构与现状,建立以独立董事为基本特征的基金治理结构是规范基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发达国家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久 《现代财经》2003,23(5):14-18
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是基金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效的基金治理结构能在最低的成本下实现投资者利益。借鉴国外成功的基金治理结构经验,建立以独立董事为特征的基金治理结构是规范我国基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向吴君亮团队公开了本级政府2008年部门预算,并由此拉开了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向公民公开预算刚开始起步,距离建立一个成熟的预算公开制度还存在政府官员和公众信息公开意识薄弱、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以及公开的预算如同"天书"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使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在人大常委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以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发展等策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现实公共预算信息公开中的瓶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7.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关注多年的改革大计,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形式的产物。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政府与企业有相同之处,所以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政府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经验。但政府又不是企业,它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管理的方法。本文从价值取向、目标、指标设置和绩效标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了政府与企业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掌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质,更好地进行政府绩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9.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永久 《时代经贸》2011,(20):187-187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工作发展,数据分析工作在整个税收征管工作,尤其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数据分析利用的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笔者对全国大部分税务机关的税收计会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传统的税收计会统核算模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存在着种种弊端,必须对其进行适应性变革。经过思考,作者提出了构建数据分析统领下的税收计会统新模式的设想,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