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时至今日,一国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化包括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称为"内引型国际化",二是对国际市场的参与和渗透或扩张,称为"外推型国际化"。世界经济发展史充分表明,只有共同推进内引型国际化与外推型国际化,才能保持一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截止1997年8月,中国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30万家,合同外资金额近5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44亿美元。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止1996年底,我国批准对外投资设点的企业仅有5045家,协议中方投资57.…  相似文献   
2.
汽车行业:中国市场进入壁垒失效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国际竞争,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终极目标是要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利益"或"国民福利".国家主权的不可交换性、经济利益在国与国之间的不可补偿性及劳动力难以跨国流动是自由贸易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准确把握两地贸易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推进相互间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1997~2006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处于较低阶段;从结构上看,两地间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阿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的位次.  相似文献   
5.
价值链分析: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影响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构建了一国在特定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模型。揭示了发达国家占据“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占据“非战略环节”的理论依据。同时指出 :80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安排下的国际分工不仅没有改变南北垂直分工的状态 ,而且增加了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控性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竞争中谁能控制产业归根到底是中外双方竞争博弈的结果,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因看,是由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天性和追求利润长期化的最终目标决定的,它实际上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一般而言,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本文认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滞后、合资谈判主体错位、市场结构无序、国有企业竞争策略滞后及学习能力低下是造成我国大量市场被跨国公司所占领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保护民族企业的理论探索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认为“民族企业”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同时也是一种产权概念,它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企业国际竞争福利经济学分析的特殊性是保护民族企业的理论依据。同时,我们提出根据不同的市场类型来构建保护民族企业的政策框架将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