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业经济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已不可逆转地迈向市场经济之路。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理应服从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本文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课程体系为分析对象,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五所大学作参照,对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它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改善人民饮食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食品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振兴我国食品工业,除了加速其技术进步和调整产品结构外,还应重视食品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走生产集中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食品产业纵向联合、供给链管理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食品农产品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食品产业的稳定发展 ,对于拥有 1 3亿人口且其中有 8亿农民的我国来说 ,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 ,农村就业与农民收入 ,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目前 ,我国政府除了积极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外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现代物流也已作为食品产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代物流与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的食品产业纵向联合及食品供给链管理是相关的。食品产业纵向联合 (VerticalCoordination)是指食品产业中具有投入—产出关…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的中外比较研究桑乃泉生产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食品工业是产品差异显著的产业部门,也是广告费用支出最多的制造业部门。由于技术专利、注册商标和高强度的广告宣传,食品工业的进入壁垒不断加固,从而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6.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它对于促进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人民饮食生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速货币回笼以及促进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传统产业,我国食品工业的未来发展应主要依靠技术改造、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和行业管理。实现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含扩大再生产的转变,提高资源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改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仅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方面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纵向协调问题历来是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基于不同的企业理论,这个课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探讨。新古典方法论采用生产函数企业理论,侧重于研究市场结构方面。新制度方法论依据交易成本企业理论,注意力集中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与摩擦。而战略管理文献中的核心竞争力流派则强调企业能力范围以及学习模仿的限度。本文批判性地评述这三种理论方法,以此了解纵向协调理论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农业食品系统纵向协调程度趋于紧密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也能大量观察到。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食品系统中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合同安排的驱动力量、决定因素及其政策含义。分析数据来源于对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山东省菜农以及蔬菜加工商的抽样调查。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菜农选择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定量分析表明,我国的农业转型、制度转型以及贸易自由化是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专业化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影响到农民销售渠道的选择。农业专业化增大了农户的风险和依存性,因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出于风险回避的动机,倾向于把蔬菜销售给大型加工商,尽管现实运作中这些农户牺牲了部分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农户经营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加工商从小农户或者从批发市场采购的交易成本显著加大,从而转向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大农户采购原料。这些变化对市场化改革、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平衡,以及对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都有着深刻影响。文章认为,转型经济国家应更多地关注市场制度安排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战略贸易政策手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必然选择。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把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有效地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国内需求市场的温床上培养出产业竞争力,进而走向世界,这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得到最充分利用。因此,构造战略贸易政策框架,是扶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