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
2.
文章构建了基于公平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从"对未来的重视"和"对公平的关注"两个视角考察了公共资源的自主治理问题。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诶莉诺.奥斯特罗姆从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制度中所概括出的八个设计原则,正是这两个视角的反映。文章通过对奥斯特罗姆原则的再认识,提出两点启示,即,成功的公共池塘资源使用制度既要明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边界,还要处理好集体选择的二元性,即在集体选择中兼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汪崇金  杨亿  谷军健 《财经研究》2021,47(3):110-124
驻村帮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机制,向乡村选派第一书记是这一机制的新实践.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极大地改善了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还会给驻村带来隐性的、难以察觉的变化,比如促进村民之间的信任以及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等.这些主观层面的变化对于乡村社区能力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更为重要.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选取若干驻有第一书记的乡村及其相邻的没有第一书记的乡村,分别组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用调整的信任博弈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组被试村民对其他普通村民和村支书、第一书记等村干部的信任水平,量化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给乡村社会带来的主观层面上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促进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相对于村支书而言,第一书记更能赢得村民的信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村民对第一书记的信任与对其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工作的好评呈正向关系.文章运用经济学实验方法从更深层面评估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回应了学术界有关社会资本可构建性的争论.文章还围绕乡村社区能力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支出归宿研究旨在分析公共支出利益为谁获得及其引起的人际间收入分配影响。该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已有近半个世纪,目前仍是公共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公共支出归宿研究中的受益者确定、公共支出的两种收入分配影响和归宿分析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文献梳理,着重比较各种公共支出利益分配和衡量的方法,并对国内公共支出归宿研究成果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被罚者能够立即“可知的”利他惩罚可以有效地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这是破解社会合作难题的突破口.但近年来,这种实验设计招致诸多质疑.本文重新审视了人们的利他惩罚意愿,分析了人们对他人的利他惩罚预期及其对社会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为严格意义上的利他惩罚确实存在,但利他惩罚威胁不足以维系社会合作,搭便车者往往会低估他人的利他惩罚.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利他惩罚乏力、利他惩罚预期不足的基本判断,本文提出,应积极拓展利他惩罚渠道、畅通惩罚作用路径,在私人惩罚与公共惩罚的互动中,形成有力的失信惩戒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利他惩罚对违规、卸责、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威慑.这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Fischbacher和Gchter(2010)实验方法,以中国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体社会偏好异质性、预期形成方式,以及两者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预期的动态调整共同决定了实验被试的公共品投资行为,具体而言,异质性的个体基于自己的观察不断地更新对他人公共品投资的预期,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文章不仅为国际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被试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公共品供给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基于服务成本方法,运用Kakwani指数、Suits系数、RSA系数以及受益集中曲线等受益归宿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我国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受益整体上不仅是累进的,而且是倾向于低收入家庭的,近些年来这种累进性与倾向性均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8.
财经报道是投资者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财经报道客观反映了公司的基本面吗?投资者可以倚重吗?文章基于51家公司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交叉上市这一现场实验,构建了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财经类负面词词典,运用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两地9家财经媒体对这些公司的报道语调与公司会计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地财经报道中负面词比率皆可用以预测公司收益,证实了内地财经报道与香港财经报道一样,含有公司基本面价值的信息。对内地财经报道的这一乐观判断似乎与人们的直观感受并不相符,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地财经媒体拥有区域临近信息优势,可能部分抵消了其在媒体报道空间、所在市场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劣势。文章同时指出,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媒体情绪与虚假新闻应该得到足够重视,有必要形成系统的体制机制,打造媒体谣言"防火墙",防止市场情绪被人为操纵,有效保护投资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