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上海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和住宅体制改革的深化,承担政府管理职能的市住宅发展局已从政府管理方式逐步转变为面向市场的住宅建设、开发、管理、经营的方式。二十一世纪初上海住宅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一个飞跃、两个热点、三个协调”。“一个飞跃”即到2000年上海人均住宅面积将超过10平方米(使用面积约为15平方米),成套率达70%以上。内环线两侧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基本改建完毕,4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户悉数解困,现有居住区公建配套同步完成,空置商品房压缩到较合理的限度内。“两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我矿生产灰分52%~64%的劣质煤,售价加上亏损补贴还低于吨煤成本(如1982年售价12.57元/吨,亏损补贴8.17元/吨,成本21.4元/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出煤愈多亏损愈多,而另一些人认为吨煤销售收入加上吨煤亏损补贴还是大于吨煤成本中的可变部分,因此增产可以使亏损减少。但在1982年由于第一种观点占主导地位,因而采取减产增收的措施,企图扭转亏损局面,但事与愿违,全年超亏30.26万元。后来我们把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并划为三部分:随产  相似文献   
3.
智能建筑的社会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经济、劳动生产力、房地产投资、节能等四方面分析了智能建筑的经济影响,指出了智能建筑具有巨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