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的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抵押风险而言,实际上出现了担而不保、抵而不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抵押担保的理念、操作以及对法律优先清偿权的把握方面出现了漏洞。银行业要防止漏洞的发生,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有效地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2.
治病治因或标本兼治是公认基本常识,但难以做到。经不懈努力,对亚健康及衍生疾患病因和发病机理之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种全新病因药研发成功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使治病治因或标本兼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金融业风险加剧的成因分析已非常广泛。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分析,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改革过渡时期金融制度建设以及与金融运行相关的法制制度、经济体制等制度性缺陷所致。因而,避免或基本消除金融风险,必须从完善制度方面入手,用制度约束金融行为,用制度保障信用环境。而不是用人为干预或凭空想象去管理金融和规范信用。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存在着不少的阻力和环境方面的缺陷,造成利率的钝化。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利率钝化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关乎社会公平,于包容性发展至关重要。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既有研究偏向宏观的理论探讨,对现实中不同土地制度类型和相应的公平结果研究不足。此外,社会公平的讨论多以城市社会为背景,对因乡村自治非农发展而形成的半城市地带的地租分配、乡乡公平状况关注不够。通过深度研究南海,这一集体土地资本化的典型,发现,其集体土地的经济属性历经了生产资料、非正式资产、正式资产和资本化,这四个阶段。非正式资产下,地租区位级差尽归村庄(民),拉大了城郊与远域乡村间在集体和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也使村民与外乡人间的收入悬殊。存量改造中的土地资本化凸显地租级差,进一步扩大差距。为提升包容性,政府应增强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由体制变迁、监管力度加大、进出口贸易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突出矛盾,就必须在政策调整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完善各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问题的思考陈永久,王国恩,陈晓梅农村改革开始以来,党中央一贯强调,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一项长期的政策.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不断强化集体经济实力,加强统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王国恩自从城市土地资源由无偿计划配置转变为计划控制下的市场配置的重大改革以来,围绕城市土地利用展开的讨论日益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由此引发出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方法、规划实施及管理等方面的思考与讨论,对丰富与完善新形势下城市规...  相似文献   
10.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单位和政社合一组织的彻底解体。这样,农户一家一户担负不了、干了不合算的社会化服务、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盖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诸方面的统一经营职能,历史地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村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头上,也由此国家把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写进了宪法之中。尤其是近年来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乡村统一经营所需的统筹提留款比例,不得突破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加之村集体的家底薄,导致目前有相当一些村的集体经济在负债中运行。如何通过壮大集体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