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领导广大军民,通过生产运动和互助合作运动,以及移民垦荒,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为支援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魏财政体系和财政管理在拓拔鲜卑由游牧生产方式到农耕生产方式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完善。随着农耕方式最终占有压倒性优势,成为北魏国民经济的主体,北魏财政体系效仿前代中原王朝统治经验,日益与中原汉制融合,财政体系逐渐完善,财政管理也日益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3.
元朝财政体系呈现出一个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的历史演变过程.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的结合,表现为元朝统治者积极吸收甚至基本沿袭金朝和南宋的财政制度,与其草原帝国时代的贡役制嫁接,融会贯通为具有自身特色的财政制度.同时,元朝其他财政制度环节也存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体系演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财政体系包括中央预决算制度、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和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以及审计制度等环节,其形成经历了闽西苏区的初期探索、中央财政体系的初建和中央财政体系逐步完善三个阶段。中央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的建设,首先从建立统一的预算决算制度入手;其次是建立完善划一的税收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调节经济建设。会计制度、国库及国家银行制度、关税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中央苏区财政体系构建工作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中,依靠贫雇农、中农基本群众,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开展反富农斗争,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灵活确定革命政策,成功地为党中央建设和保全了一块苏区,从而为土地革命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坚持苏维埃运动的前提下,最先倡导抗日统一战线并实际运用于抗日斗争中的革命斗争实践。东北共产党人在抗日游击战争中通过领导农民的各项抗日斗争,引导农民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并尝试建立农村抗日革命政权,创建游击根据地。这些都证明,东北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上,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五代财政体系沿袭唐中期以后格局,财政收入以两税为主。为保证两税征收的合理性,五代致力于户籍检籍和田亩清查。五代通过蠲免两税等各项征科,以恢复生产能力和培养税源。五代重视食盐专卖,一般呈现王朝初期弛禁而后期专卖的规律。五代俸禄为月俸和料钱,均沿袭唐代。五代缺乏使用货币工具调节经济运势的手段和能力。五代财政机构的演变体现了五代强化中央财政权力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税的主要税种是救国公粮和田赋.根据地农业税征收工作始终追求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正规化是科学化的前提.根据地公粮逐渐形成甲、乙、丙三种负担办法,标志着农业税征收基本实现正规化.在不断修正乙种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地废止甲、乙两种公平负担办法,实现了从正规化到科学化的实质性转变,从而在追求公平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效率优先的生产力标准.各地区自身因地制宜的探索与根据地经济领导部门的科学指导并行不悖,体现着原则普遍性与实践具体性的有机统一.由于战时环境,传统的田赋始终与公粮并行.根据地经济领导部门逐步改变田赋征收钱物的传统办法,向改征实物转变.  相似文献   
9.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西征的展开和政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与《天朝田亩制度》实施与否并无直接联系。所谓石达开“安庆易制”并不是石达开主导意识下的创造性政策,而是杨孝清主持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具体执行。  相似文献   
10.
皖江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七军的作战区域,皖江区党组织在经济工作中注重通过减租运动推进社会经济变革,并促进经济工作的全面深入.在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皖江区党组织立足于通过贸易手段对日伪展开货币斗争,并致力于正规化财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