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上市公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难题。我们要从上市公司所处的证券市场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 ,社会监督体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发展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 ,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风险投资投融资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云峰 《江苏商论》2004,(4):156-157
对照风险投资应具备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它所应创造的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并没有真正按照风险投资的投融资要求来运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要结合我国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涉及标的较大、对金融秩序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罪的定性、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界定还不明确,侦查和审判实践中甚至提出以司法推定的方式来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此外,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争议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过程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核心区别是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应当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对非法占有目的加以认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司法推定方法来认定。通过考察法律规制的变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可知,无论是过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以合同诈骗罪定性,还是当下只追究自然人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都存在问题, 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结果/结论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无论是产生于申请贷款阶段还是使用贷款阶段,都不应该影响对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应当通过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共同认定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杜绝单一的客观司法推定。应当扩大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将其延伸至单位。  相似文献   
4.
童云峰 《会计之友》2007,(9X):76-77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和难度。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促进公允价值运用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童云峰 《会计之友》2007,(27):76-77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和难度.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促进公允价值运用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教学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型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