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如重视建立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积极顺应民众的教育热情,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法规等。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桥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在生产上迅速广泛地应用,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随着农村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原来靠平调办法组织起来的四级农科网,已  相似文献   
3.
滁县地区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土地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丘陵占64.9%,山区占23.7%,圩区占5.5%,平原占3.5%,湖泊占2.4%。该区五十年代的耕作制度是麦稻两熟,粮食为主,经济作物甚少。六十年代稻谷减少,豆杂增加,基本属“麦杂型”的耕作制度。七十年代提出了“一麦加‘三早”的战略方针,实行四稻混栽的“多稻型”耕作制度。1979年以后,初步形成了以麦稻、油稻两熟为主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滁县地区农村,经过五年来的改革,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50亿斤,除去上交国家粮食、留足口粮、贮备粮和种子以外,全区共有8亿斤原料可以转化为饲料,从而促进了全区饲养业的发展。到1984年底,全区大牲畜、生猪、家禽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50.86%、4%和248%。当前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其乡村建设理论是在当时中国农村经济严重衰退的社会背景和他对乡村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是以文化寻求政治上的出路,以民众教育的途径完成乡村建设,循此,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实施了其乡村建设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依附于国民党政权,缺少广大乡村居民的普遍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以失败而告终。由此启示我们:以梁漱溟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能积极实践,倡导知识分子回乡,进行民族自救,值得赞扬,但否认阶级、反对革命、反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必然导致其乡村建设运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对外贸易上具有贸易市场广,商品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相对低;外贸依存度增大等方面的优势。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并促其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应继续实施对外贸易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我国企业应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打品牌战;重视贸易市场战略战术;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 1.知识经济并非都是“顶部的叶子”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处于现代产业结构的高位区,但知识经济并不仅仅指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指出:“‘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高科技’的说法,是对知识经济的片面理解。只有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才谈得上全面发展知识经济。”1997年6月,世界银行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97全球知识大会”,主题是“信息时代知识促进发展”,但在大会的100多个专题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农村建设运动,呈现出文化改良、乡村再造、民族复兴等建设特点,对于探索我国农村发展历程和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成就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民国时期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的特点及其取得的成就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花鼓之乡凤阳县,过去是个有名的“三靠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六年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席卷热河,攻击长城各关口,威胁平津,华北形势岌岌可危。以"日本通"著称、在对日外交中辗转反侧的黄郛几经瞻顾踌躇,北上开展对日直接交涉,主持签订《塘沽协定》及善后对日交涉等工作。在贪婪成性、欲壑难填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面前,黄郛竭尽所能无济于事,积郁回归莫干山。黄郛虽谓殚精竭虑,但事实上被民族悲观心理约束,存助纣为虐之疑,幷导致步步跌入亲日媚日旧窠,最终为日本全面侵略打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