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旅游经济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北陆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地带,作者确认,属于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苏联贝加尔期的晚元古代褶皱带,构成我国北方硫—多金属的构造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华北陆台北缘晚元古代褶皱带经历三期强烈构造变形,主期褶皱(F_2)的轴面、区域性片理(S_2)和广泛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成了以褶皱带中央结晶轴对称的正扇形构造格局。工业硫—多金属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明显具有构造成矿的特性。变形—变质作用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褶皱带的三次重要构造—热事件,每次的变形和变质作用都具成因联系,相随发生,但变质作用的高峰期总在变形之前,尤以第二期最为强烈显著。同时发现,强烈的顺层(片)韧性剪切作用是该褶皱带各期构造变形和片理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广泛分布的中晚元古代地层构造序列分析表明:1、构造变形由塑性向脆性演化,即早划变形以层(片)内同斜或平卧褶皱为特征;主期褶皱及面线组构发育,构造形态属 J.G.Ramsay(1967)分类中接近Ⅱ类的 lc 型和Ⅲ类,晚期变形则以脆—韧性的膝折构造和破劈理型式出现。2、早期和主期构造变形显示强烈的顺层(片)韧性推覆剪切作用性质,是深层次构造变形的产物。3、构造形变特征和演化序列的区域对比结果认为,研究区的岩层应属中上元古界的白云鄂博群,以往资料将其置于奥陶—志留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社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断拓展、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大数据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当然在创新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些问题,下面将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连续运移着的大陆或大洋板块,其边界的应力不断积聚,并发生阶段性的俯冲、仰冲、碰撞及相伴随的各种地质作用。无疑,研究大陆内部古板块运动的主动力方位、构造应力场特征是板块学说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之有效的古地磁等方法国内开展不多。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系统的小构造研究有助于阐明板块构造的运动学问题。华北古陆板块与内蒙古海板块之间、偏古陆一侧有一个东西延展长达650多公里、南北  相似文献   
5.
6.
内蒙古板块运动的证据及与地槽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年来,板块学说这一“强大的地质学术思潮”引起广大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热烈反应。自尹赞勋、李春昱先生相继把板块学说介绍到我国后,许多地质工作者通过对秦岭、祁连山和西藏等地的研究,从大陆内部和古板块构造的角度,丰富了作为“新全球构造”的板块学说的内容。对于内蒙地槽褶皱带,内蒙区调队于1973年也曾提出温都尔庙一带“地处板块缝合线的  相似文献   
7.
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内蒙华力西地槽南缘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上。哈尔哈达铁矿区至少经历四期褶皱叠加,其中以第二期大型紧闭平卧褶皱及第三期复向形构造为主。温都尔庙式铁矿除受岩性、层位控制外,还明显受叠加褶皱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
拉张型过渡壳是地壳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地壳演化的重要阶段。裂谷(作用)只是拉张型过渡壳的一种形式,或只在拉张型过渡壳形成的某一阶段起过作用。内蒙古狼山群、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的沉积建造、火山—深成岩建造的研究表明,在早元古代末固结的华北原地台北缘,从中元古代早期开始解体,发展成拉张型过渡壳。经长城纪末期的白云鄂博运动(约14亿年)和蓟县纪晚期的什那干造陆抬升(11亿年左右),地壳成熟度不断提高,形成连续稳定的克拉通,成为华北地台基底固结最晚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内蒙地槽区的蓝闪片岩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地槽区多处发现蓝闪片岩,成为蛇绿岩套、混杂堆积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夹在强烈构造变形带内,是古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其岩石类型以成分相当于细碧岩和细碧质凝灰岩的基性火山岩为主,主要矿物组合是铝铁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石,并含较多的迪尔石、黑硬绿泥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蓝闪石类矿物的光性特征,X—射线粉晶分析和化学分析数据表明:(1)蓝闪片岩中以铝铁闪石为主。(2)Fe_2O_3含量很高,Al_2O_3极低,可能是蓝闪片岩中不出现典型低温高压变质相中的硬玉和硬柱石,而出现相当多的迪尔石和铁滑石等低温高压矿物的原因。(3)Alv1较少,反映板块俯冲过程中相对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北侧古生代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三期构造演变,其中早古生代有两次板块活动、槽台转化和陆壳增生过程,而华北地台及其北缘的增生陆壳与西伯利亚地台及其南缘增生陆壳的对接,发生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其缝合带位于内蒙贺根山—二连浩特之北的哈拉图庙一线,往西与蒙古戈壁天山北缘中古生代蛇绿岩带相连结。发育在内蒙古生代褶皱区的三条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由南向北依次变新,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和晚泥盆—早石炭世。相应的构造侵位或俯冲、对接的时限为中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中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蛇绿岩(带)、古岛弧岩系、复理石建造和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代、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切地证实,在华北地台北侧存在加里东褶皱带,其北界位于索伦山—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以南。白云鄂博—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北侧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相应古岛弧岩系及复理石、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间表明,板块的俯冲和加里东褶皱造山是由西向东迁移发展的,强烈构造运动的主期发生在中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华北地台北侧古生代的三次构造演变,分别形成各自的成矿系列和金属矿带。南带的构造—成矿系列完整,既有与蛇绿岩建造共生的Cr—Ni、Fe—Mn—P成矿系列,又有过渡壳型的Cu—Mo—Au成矿系列,从洋壳向陆(由北而南)Fe、Cr,Cu(Mo)、Au依次排列分布,各自包含有一系列的矿床和矿(化)点;中带只有蛇绿岩建造的Cr—Fe矿带;北带以发育Cr矿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