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筹资结构单一,社会化程度低,单位办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人才流动,弊端很多,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改革试点《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违社会保障刚性原则和公平正义,转制成本无法解决,改革时机也不成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首先需要明确和解决公平问题、性质不同单位的界定、个人账户和转制成本问题,并要把握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社会排斥的现象又比比皆是.二者关系复杂.一方面.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的因素导致社会排斥,表现为:经济方面的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和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政治方面的显性和隐性的权利剥夺、制度限制;文化方面的主流文化和次要文化地位偏烦等等.另一方面,缓解社会排斥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创造享有平等权利的氛围和权益意识、建立合理的社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缓解社会排斥的手段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3.
养老金并轨的呼声持续高涨,而从试点改革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却历时六年零四个月。原因不仅在于中国养老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更在于不同利益群体的立场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推进改革的价值取向自然也不同。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均无贫不代表公平,按贡献率得回报才算公平,所以,双轨制某种意义上不等于失去公平;激进主义者认为双轨制已造成制度上的最大不公,引起人们极大不满,只有消灭双轨制才算公平;改革派则认为待遇完全平等不等于公平,默认差距拉大也不算公平,只有缩小差距、保持张力才是真正的追求公平。基于此,《条例》在下一步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兼顾多种利益群体公平的理念,通过建立发展型养老金制度,实现真正的养老保障公平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