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褚景元 《经济师》2006,(3):227-228
建设银行自开办国际金融业务以来,已在国内同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尚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健康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褚景元 《经济师》2006,(4):233-233,236
文章重点探讨了国际金融业务中,银行应该能够防范和化解的风险,以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维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与信誉,保障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3.
褚景元 《技术经济》2007,26(10):81-83128
20世纪末爆发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给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危机之后一些学者对于该地区银行的经营业绩与危机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状况较差的银行体系往往会诱发货币危机的爆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论述了一国良好的银行体系在投机性货币攻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提出了对一国国内信贷量进行控制的政策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弊端,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本文在充分分析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建立新体制的构想,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一般指商业银行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把信用风险转移到其他银行或金融部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建立的基础。信用风险作为一项负利资源,意味着它可能会在未来给信用风险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信用风险负利性又具有隐性的特征,对其运作及管理得当,也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近年来国际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快速扩大的趋势.足以证明信用风险转移交易中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本文从信用风险转移的理论基础、市场主体、方式和道德风险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一般指商业银行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把信用风险转移到其他银行或金融部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建立的基础.信用风险作为一项负利资源,意味着它可能会在未来给信用风险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信用风险负利性又具有隐性的特征,对其运作及管理得当,也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近年来国际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快速扩大的趋势,足以证明信用风险转移交易中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本文从信用风险转移的理论基础、市场主体、方式和道德风险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