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当前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出发,探讨"官德"的重要性,分析我国现阶段官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官德建设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这个跨世纪的宏伟战略举措中,从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看,为了实现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想而知,随着西 部开发政策的推进,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而在开发利用西部 自然资源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生态平衡的 破坏,即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并举。只有这样,西部开发才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 持续快速发展才有可能。一、西部资源的优势中国历史上,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曾经有过良好的状态,社会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进一步创造性地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本文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线索,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不断地走向中国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价值观是在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伦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各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邸军莲 《生产力研究》2012,(2):26-27,33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所得出的结论。它要求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实现根本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指标从单一向综合,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科学技术从崇拜向辨证,消费方式从盲目向理性的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道路,实现人类、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邸军莲 《现代企业》2002,(2):17-17,16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西部开发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大力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才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产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而,努…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观是在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伦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各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在我国现阶段,诸多不公正的存在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进而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必须从宏观方面努力,承担起实现社会公正的任务,尽力缓解和消除各种不公正,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进一步创造性地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本文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线索,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不断地走向中国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