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近几年,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已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意义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观具有科学的内涵;在多种所有制条件下,有必要和可能形成一元化的义利观;探讨在多种所有制条件下社会主义利观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慈善透明度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不仅由于慈善组织自身地位的限制,而且在慈善信息披露制度上也面临一些困境。同时,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慈善组织监管体系。据此,笔者提出增强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并积极推进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建设,以此推动建立包括政府、内部监管、捐赠人、第三方评估机构、行业自律、社会舆论和公众在内的有机互动的监管体系,促进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方式之一,自第三方评估被引入精准扶贫后便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贫困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不断暴露,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方面只有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做好衔接,才能使精准脱贫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依法治贫是新时期贫困治理大势所趋,而第三方评估法治化成为解决贫困治理困境的新思路.将法治贯穿于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全过程,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同步跟进,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的长效发展.本文立足于扶贫评估第三方机制的法治化研究,探讨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法治化的价值取向,进而分析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法治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社会主义制度变革的产物。它既是制度变革的结果,也是制度变革的推动力。它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既是建设者又是依附者。各种因素制约了当前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为一个“自为阶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权构建对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中国法治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权为主线,针对当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规范化;明确教育培训对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优化教育培训机制,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与灵活性;明确资金来源,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监管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制实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普遍追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界限就是主体在不侵害他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范围内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市场调节机制在调整利益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是有限的,民商法是保障利益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则以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为其立法本位,二共同构成了利益最大化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