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主流的企业理论认为市场与企业都是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协调方式的不同 ,市场的协调方式是价格协调而企业的特征是“管理协调”。企业的专业化理论则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专门为外部世界进行生产的生产单位 ,与其相区别的是自给经济中的生产 -消费单位。企业与市场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是市场的参与者而不是市场的替代者。本文认为 ,后者既体现了理论研究的一贯性也更有利于解释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
郎永清 《经济师》2002,(7):160-161
文章提出当事人获得组织租金的经济基础应该是人力资本 ,并且人力资本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分成契约的选择和演进。  相似文献   
3.
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共同导致了相同素质劳动力价格的差别 ,且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工资由进入行业的主观概率、转换成本与一般性人力资本的工资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若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农村人力资本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数量转移不均衡,就会使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就意味着为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既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要注意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活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对风险的承担事实上只是获得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之一,而不是所有权功能本身,企业所有权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定价.不同产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差别使得产业间人力资本的交易效率也有所不同,这是产业间股权差别的基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6.
产值与就业结构的调整究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是原因?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转移、资本积累在二元经济增长中的相互关系.对该模型的分析表明,虽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只有总量的高增长率才能导致经济结构的高变换率,因此结构变化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经济增长乃至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提高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是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一国完全按照要素禀赋指向发展本国产业,可能导致经济剩余的大量外流,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8.
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是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相一致,总量生产函数的性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历程可以描述为:从固定技术系数总量生产函数开始,分别经历了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资本收益递增总量生产函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一个资本收益递减但趋向于一个正数的总量生产函数的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可以概括为“专业协会+大户”,在这种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政府意识,但特定的约束条件是促进这种模式形成的根本因素。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上述模式发展的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上的必然性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