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兰性德,字容若,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词风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纳兰性德的婉约词历来为人称道,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他的大多数词作都透露出哀婉感伤之感。本文从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和家族背景、个人爱情婚姻、以及仕途生涯三方面,对其感伤情怀的成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犀利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整部作品更是妙趣横生。它以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风趣的比喻、深刻的心理描写深受读者喜爱。揭示了一群知识分子在工作、爱情、家庭和婚姻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活动,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知识分子形象。本文主要对知识女性孙柔嘉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在”与“自得”——浅论杜甫草堂诗的自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栖息近乎世外桃源的草堂时期,创作了大量自适诗,这些自适诗呈现出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独特艺术风格。性本疏放的诗人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在对自然外物的观照里,在日常生活的玩味中,诗意地品味着生命的本真意义,从而渐渐开释生命的烦忧。自适诗表现出杜甫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终有一席栖身之地后,过起了“卜居”“为农”的闲适生活,由此形成自适诗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生存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说,苟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恶论,并指出性之恶是可以教化的,这就使人们更加关注后天的教化,以去恶向善。苟子以乐作为教化手段的思想,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古代的学思想,使人们更加强调学的教化功能。性恶论的提出,为教化说提供了最终的理论依据,并使教化说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悲剧意识来自庄子对人生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对时人的生存苦难的深刻体悟。词人辛弃疾自归宋以后,因理想屡屡受挫,精神备受打击,而与庄子产生共鸣,深受庄子悲剧意识的感染,词作中出现“庄风”。但辛弃疾自身强烈的功业观念使他无法像庄子那样得到精神上的超脱,执著与超脱的尖锐冲突造成了词人或闲适或狂放都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悲苦情怀,为辛词打上了一层“悲”的色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