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1.
<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为驱动,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全方位优化生产制造流程,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是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手段,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山东是我国制造业大省,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对于数字化转型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否会挤出创新投入,甚至抑制创新水平却尚未明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长期和短期分别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虽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短期内造成资金成本增加,但长期内在利益相关者支持下,对创新绩效影响由负转正;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创新绩效影响短期为负,但长期为正的结论更加明显;从内在影响机制来看,消费者、政府和员工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成为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以上结论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回报社会与创新绩效的目标并无矛盾,而且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反而可以获得提升创新水平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但是部分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的"短视"甚至骗补、骗税问题直接影响了财政支持的政策效应。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财税支持、公司治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可能对财税支持效应的正面调节作用;然后,基于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方面的正面影响强于税收优惠政策;董事会独立性和高管团队教育水平越高,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成员越多,管理层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就越好;高管团队具有研发背景和管理层持股对财税支持的影响产生正面调节作用,显著增强了财政补贴资金的创新支持效应。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要坚持和完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督,提升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第二,要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建立动态监督机制,适度提高对企业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第三,要引导和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和管理层持股计划,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4.
郭妍  韩庆潇 《金融研究》2019,466(4):130-148
目前,银行化改制成为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主要方向,但改制过程中如何调整经营规模引起了较大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拓展的商业银行最优规模选择模型,深入探讨了农商行在不同目标下规模调整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09-2016年102家农商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商行能够通过规模调整实现盈利水平最大化和经营风险最小化,因此保持适度规模更有利于盈利水平的提升和经营风险的降低;当前农商行规模扩张会导致支农贷款占比减少、支农力度减弱和支农目标偏移,但农商行资产规模与支农服务间存在阈值效应,资产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支农贷款占比会再次提升;三重目标约束下的测算结果表明,基于当前经营管理水平下,农商行不适合过度扩张规模。  相似文献   
5.
使用时变参数自回归(TVP-VAR)模型,从财政支出视角,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财政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周期影响后,我国财政支出与CPI之间总体上具有正向变动关系;财政支出对CPI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不稳定,但中长期非常显著,具有时变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2010年间的物价上涨具有更浓重的"财政色彩",1998年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对CPI的短期影响较大,而2008年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对CPI的中长期影响更明显;同时,投资性和消费性财政支出对CPI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国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更是一种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