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2000年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就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中普遍采用的线性回归方法却无法解释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与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努力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现代风险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较为典型的研究中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再实证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绩效,据此可给出目前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加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集装箱运输以及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蓬勃发展,无船承运业务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航运实践中已经非常普遍。所谓无船承运业务,是指“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以承运人身份接受托运人的货载,签发自己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向托运人收取运费,通过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完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即为无船承运人(Non- 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简称NVOCC)。目前,NVOCC已经成为我国海运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消除和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向受灾企业提供经济补偿,使企业得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实现良性循环。当前,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相对独立、具有核心地位的管理职能。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营运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新领域,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产险公司的再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产险公司正确制定分保策略及监管部门有效控制行业风险极其必要。基于对保险公司再保需求的动因及我国保险业市场环境的分析,本文将我国产险公司的再保需求视为受实际业务所驱动,基本为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再保险业务,并从实际业务角度出发,利用我国32家产险公司2001-2007年保险业务的非平衡面板数据(unbalanced panel data),对我国产险公司的再保分出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深入了解我国产险公司再保分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衡量金融风险的思想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践中,将农民的因病致贫看作一种风险加以防范,提出一种直观、可靠、易于操作的单一评价指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并利用广东省五个地区微观调研数据,对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因为满足因果关联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这一指数有利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并对决策者调整政策参数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集装箱运输以及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蓬勃发展,无船承运业务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航运实践中已经非常普遍。所谓无船承运业务,是指“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以承运人身份接受托运人的货载,签发自己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向托运人收取运费,通过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完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即为无船承运人。目前,无船承运人已经成为我国海运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06年7月5日,我国已有1702家企业获得了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中国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集团等一批大型货运代理企业均已先后取得了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今年10月1日,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亦正式更名为中国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协会。作为航运市场中的新兴主体,无船承运人顺应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需要和中小客户的运输需求,获得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并迅速成长。但同时。由于无船承运人独特的法律地位、复杂的业务操作及其在实践中的混合身份,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避免和降低无船承运业务中的经营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