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高,发动机的散热能力相对降低,冷却水更易发生高温甚至出现“开锅”。它不仅使润滑油变稀而降低润滑质量,加剧机件表面磨损,而且易导致粘缸、活塞环卡死等故障发生。因此,在行车中如发现水温过高,驾驶员应及时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以保证汽车正常运行。 一、冷却系水量的检查 发动机冷却系缺水,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散热,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缺水原因大致两种:一是冷却水在正常消耗中没及时给予补充:二是严重渗漏。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冷却水温度应在80℃-95℃之间,此时会有部…  相似文献   
2.
夜幕降临后,由于光线变暗,驾驶人的视线不如白天,再加上车辆灯光的刺激和驾驶入的心理变化,夜间行车的安全系数远远小于白天。因此,驾驶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下半夜开车或者是整夜开车。若必须夜间行车,一定要知晓夜间驾驶的特点,掌握夜间行车的常识,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炎热的夏季,高温给行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轻者可能造成车辆抛锚,重者则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朋友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泯灭的良知     
夜幕下,肇事者逃之夭夭 北方的隆冬,天黑得特别早,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费县方城镇沉浸在静谧的暮色之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骑着人力三轮车踽踽独行在汶泗公路上。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如排山倒海般从他后方袭来,老人顿时失去了知觉。一辆面包车习惯性地停了二下车,并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再看看四周寂静无人,便趁着深沉的夜色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明确提出: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哑巴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育学者从语用习得的角度分析了语用能力的培养措施,但是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基于此,本文对影响大学英语语用能力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奇迹之路,它既是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也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一带一路"的提出给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推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也曾联合发布了"愿景与行动",并在其中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路线及产品。这对于旅游行业及外国文化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发展契机。本文先分别阐述了"一带一路"为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带来的发展契机,然后提出了促进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雾天能见度低,视线不好,给安全行车带来了巨大隐患,因此,司机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别用远光灯雾中行车应开雾灯、报警闪光灯、示廓灯、近光灯,但别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的设计是大面积照射,容易在雾里造成散射,这样司机眼前造成散射光团,一片雪白,反而看不清前方。另外,远光灯光  相似文献   
8.
曾读过一篇《车上车下》的短文,说一个慢悠悠走路的人,任凭身后汽车喇叭不停,仍不慌不忙,嘴里还嘟囔:就你急,有种你就开上来吧。后来这个人坐在车上时,却又老埋怨车慢,愤恨那些不及时让路的行人和骑车人,甚至出言不逊:让开,找死啊!同是一个人,车上车下态度迥异,这便是时下一部分交通参与者心态的真实写照。公路上人和车各不相让的场面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在外国人看来则是“中国特色”。过去我们很穷时,汽车是公路上的“稀罕物”,在混合交通条件下,面对占绝大多数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车辆只能小心翼翼地去适应,那时的车比现在要规矩许多。而现在…  相似文献   
9.
无论走在宽阔的大街上、穿行在狭窄的社区小道上、城市公园、体育广场上,还是行驶在人流如梭、车流如织的马路上,不经意间,你都会发现学生们玩“活力板”的身影,特别是未满12周岁的小学生们玩起“活力板”来,真是让路人为之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10.
“河里淹死会水的”,乍听此话,觉得不合乎逻辑,会水咋还会被淹死呢。其实,会水正是被淹死的原因之一。因为会水,所以才不惧怕水,才会自恃水性强,而一旦心存侥幸或麻痹大意,溺水出事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原因是,下水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如活动活动筋骨,用凉水拍打胸部、额头等,结果下水后腿抽筋或出现其它意外葬身水底。现实生活中,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听到或在媒体看到溺水身亡的,正是“会水”一族。而不谙水性者,自然惧水,遇水则避之,唯恐越“雷池”半步,淹死的概率自然就小。谈到这里,想到了“血”写的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屡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