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运输经济   3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某驾驶大型货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时风和日丽,沥青路面良好,车辆依次行驶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车队。李某的车与前面的中巴车均保持着40Km/h左右的速度行驶,两车间距为30m。李某发现中巴车刹车尾灯闪亮,经观察判断是中巴车紧急制动,李某随即也紧急制动,然而大货车还是追尾撞上中巴车,致中巴车上乘员二人当场死亡,五人不同程度受伤。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异常复杂,惟其复杂,才成为一个制约公正办案、科学分折交通事故的大问题。本栏目试从具体案例入手,辨析各种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帮助读者正确认识交通事故规律,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事故案件事实的多样性和证据种类、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有,以“有”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存在的事实;以“无”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不存在的事实;以“真”和“假”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真实的事实和假的事实。还有具有正反两方面证明作用的事实等。下面分别介绍:一、存在的事实存在的事实是指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过程出现的事实。基本要素可归纳为七何:何事、何时、何地、何情、何故、何物、何人。1、何事所谓何事,就是指事件的性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韩孝忠同志应某地区人民检察院之邀,对x县交警大队,县公安局  地区交警支队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进行鉴定的实录。韩孝忠同志从痕迹鉴定入手,运用证据学,运动力学,公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整个案件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纠正了一起错案。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足侦查学、证据学、交通事故工程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人们对交通事故案件的认识是通过各种证据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所搜集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齐全。由于运用证据证明案情是正确认定案情事实的唯一途径。只有证据确实、充分,案情事实清楚,才能合理的把握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才能公正、公平地认定当事人所应负的交通事故责任。许多错案往往错在证据不实、案件事实不清,进而造成责任认定不准上。由此可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的争论或纠纷不是法律纠纷,而是案件事实的纠纷。交…  相似文献   
6.
并非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作为证据。什么事实可以作为证据,什么事实不可以作为证据,要以事实对案件有无证明作用为标准分野,这就是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主要指的是间接证据。其关联性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与案件有客观、内在、必然联系的形式,还有因果与非因果联系的形式,以及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肯定联系与否定联系、充分联系和不充分联系等多种形式。 证据的关联性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偶然性联系,因此,其关联性不取决于联系表现形式,而取决于它对案件的证明程度。 证据的证明作用要从证明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第二部分审评意见一.肇事逃逸案件的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条:“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当事人的行为毁灭或改变了证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以对案件主要事实证明方式为标准,可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一)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指证据本身可靠且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所谓案件主要事实是指案件中有祛律意义的行为和事实,即违章、犯罪和诉讼争议中的主要事实。而诉讼争议中一般情节、方法及犯罪的目的、动机、手段则不属主要事实。 直接证据是提供者以其感官的感觉、知觉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亲身经历的直接陈述。直接证据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了当的,无需借助其他证据、不采用推论的方祛就能直接证明…  相似文献   
9.
证据的法律性具体指搜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法律规定性。由于证据既是客观事实,又是司法人员主观能动地收集到的事实,本身包含着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在内,所以要把具有证明作用的客观事实做为断案诉讼的依据,就必须由法定的机关、法定的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搜集、审查、判断,并用特定形式固定下来,赋予其法律性。违反法律规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不管其来源如何,证明作用多大,均不能作为确定案件事实或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办案人员偏听偏信、主观臆断、草率从事、违法乱纪,从而保证证…  相似文献   
10.
这个栏目是应读者要求开设的。本刊改版以来读者就有这个要求,自本刊组织“高警督”现场说法以后,这种要求已变成了呼声,无数信件像雪片般飞来,其迫切之情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为此,我们特辟出版面,开设此栏,请本刊法律顾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客座副教授韩孝忠同志主持。本栏目开设之后,原《事故案例解析》便不再另设。本栏将以实际案例为依托,以普及道路交通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竭诚为广大交通民警服务。希望大家多关心、多帮助,多提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