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中领先领跑,已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面对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及各地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始终坚持增进文化交流、满足客户需求、依法合规经营等跨文化融合路径,有效促进企业与海外业主、乘客和当地社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助力中国高铁在国际化经营中行稳致远,塑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获得了诸多跨文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这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海外形象建构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7年6月以来的物价上涨等突发性经济现象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出现,暴露出了我国因央行独立度不够而引发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在探讨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基础上,通过将我国与国际上成功的央行法律体制进行对比,并对我国央行独立性的不足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如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我国央行独立性,使之可以适应我国需要,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亢 《时代经贸》2011,(10):95-96
机床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关键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和国防军工的竞争力起关键作用。对金融危机影响后的我国机床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将对我国机床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基于SWOT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四个方面对我国机床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为提出下一步的指导意见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艳  高亢 《企业经济》2012,(1):141-143
近年来,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其作为先导产业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焦点。通过构建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同时,以辽宁省为例,系统评价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亢 《北方经贸》2009,(3):155-156
中学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在备课设计中体现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艺术性,加强自身艺术修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高亢 《经济论坛》2012,(9):64-66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服务的全球化已明显成为一种趋势。在各个网络巨头服务角逐市场的同时,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不能局限于当前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发展模式,要建立起一条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渠道,从而使各种资源的流动和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看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中国钢铁产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包含了从幽远自在的原色文明,渐进自觉的金色文明到灵动自为的黑色文明的提振过程;昭示了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艰难演进;更刻画了由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换轨迹.  相似文献   
9.
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回首中国经济、中国品牌15年的发展历程,感触颇多。回眸中国中车高质量和品牌发展经验,战略牵引是中车品牌成长之基;创新驱动是中车品牌动力之源;品质求精是中车品牌取胜之要;造福人类是中车品牌追求之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器初始轨道精度无法满足连线干涉测量(CEI)载波相位解模糊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短基线天线阵辅助的解模糊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载波相位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方向角、不同基线长度条件下解模糊对轨道预报精度的最低要求,对具有代表性的1 km短基线天线阵在主站测距加两基线方向角(Rlm)体制下的定位精度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方向角越大,该方法的无模糊基线长度扩展能力越强。最后给出了达到最优测角精度的基线长度设置和解模糊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