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投入产出方法与解释结构建模相结合,取长补短,提出了基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产业关联层次识别的分析方法,并呈现了该方法的算法步骤、识别层次结果的基本特性以及其与以往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的比较优势.最后以经统一调整的1997及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关联的层次识别进行实证分析,经对识别结果的跨期对比分析,证明该识别方法的解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增长快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引发政府与学界关于出境旅游发展是否超前的争议。对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将影响新时期旅游产业政策导向。文章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以及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阶段,宜采取有序引导和相机抉择的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宏观统计积弱,致使旅游业既难以"摸清自身家底",也难以形成明确的产业"身份"进入国民经济产业研究的话语体系,甚至在产业规模测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还存在明显误区,造成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的量化支撑不足。为此,文章应用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理论,结合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实际,构建了一套符合国际统计核算标准和旅游卫星账户框架要求的旅游业增加值算法流程,测算得出2007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约为2.67%,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测算结果相近。文章所构架的算法体系,有助于更加客观和准确地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借助可计算一般均衡、投入产出价格影响等模型测算旅游业完全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基础性框架。  相似文献   
4.
旅游不完全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生产行为,更是一组交易细目,使得旅游统计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争议高发的全球性话题.特别是当“小众科学”的统计遇上“大众参与”的旅游,个体旅游的体验性感知在错误一致效应①的掩护下俨然成为检验相关统计真理的唯一标准,谁都能说,什么都可以说,仿佛只要是其他人和机构做出的统计都掩藏着私心,而自己则是少有的挥舞正义旗杆拼死呐喊的科学斗士.到处充斥着易得性便捷式判断②,随处可见否定陈述.有人甚至以公路年客运量超百亿人次和铁路年客运量超30亿人次,用一句“我们认为明显偏低”就否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按区域分层抽样的住户数据得来的国内游客人次数值.这还不够,居然用交通旅客运量除以一个拍出来的单次旅游平均换乘数,再加上住户调查得到的国内游客人次作为同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得到2014年国内旅游近80亿人次.我们暂且以彼之道,也做一次易得性便捷式判断就能知道这个算法的荒谬,即住户调查所得一个人次的旅游,本身就包含了该次旅游中的多次交通换乘,这其中的重复计算显而易见.再则,算法中作为分子的交通客运量面向的是旅行,而作为分母的单次旅游平均换乘数面向的是旅游,两者不能相除,否则就存在明显的偷换概念.该作者甚至试图拔高到理论高度,非常武断地抛出“大国效应”来说明中国游客因为出游需要多换乘一两次车而比别国游客更倾向于多花费,进而旅游业GDP占比就比小国更高.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旅游花费和其他消费一样囿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而无关需要换乘几次车,以及各服务环节的收费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因为需要多次换乘在交通环节多花费,游客会在其旅游预算约束下减少其他旅游环节的花费或者减少出游次数,一定时期内的总旅游花费则保持不变,否则提高一国旅游业经济贡献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价了.  相似文献   
5.
马仪亮 《经济地理》2011,31(5):852-856
近年来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使得国内旅游发展热潮空前高涨,旅游业存在几个误区被忽视,甚至不当利用的风险有所增加。据此,从相应经济学原理内核出发,对三方面的误区进行了论证澄清旅游,认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业GDP内涵上大相径庭,旅游业带动力系数并不十分明显,以及旅游消费的完全经济影响建模不适以乘数效应恒为1的投入产出开发模型来实证测算。  相似文献   
6.
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研究工作是建设旅游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旅游经济平稳运行必不可少的科学基础,也是当代旅游经济学服务政策制定和产业实践、企业战略的重要研究创新.监测与预警模型是该研究工作体系的核心部分,涉及模型设计、指标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结果计算、科学检验与实践检验、持续应用完善和开展实证分析等主要内容.2009年以来的各季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和研究体系可及时、全面和有效地对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态势进行监测与预警,在旅游经济运行预警专项工作任务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持续运作完善,成为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模型揭示了房价大幅上涨势态下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生产的诱发作用,分析了近年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影响,并以北京地区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系统模拟预测的有用工具,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模型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我们立足于投入产出派生模型建模的基本理论内核,深入分析了两类重要的投入产出投资乘数表现形式及其乘数效应方面的量值性态,并对相关乘数量值性态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对投入产出投资乘数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在非惯常环境的活动,但非惯常环境要由惯常环境来定义。无论学术上还是技术上,惯常环境自身也都缺少相对统一和明确的定义,使得我国旅游统计执行错乱频生,各类负面舆情不断。文章探讨了惯常环境技术定义的国际实践、原则和推荐的表达,认为惯常环境是由以居所为中心和以职学地为中心的两类惯常空间的合集,一个以不等圆组成的不受行政区划限定的不规则区域。研究还发现:1)为减少位置噪声点干扰使得簇质点偏移,对两个惯常空间进行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时扫描半径宜限定在1 km以内;2)以居所为中心的惯常空间不超过1个,以职学地为中心的惯常空间个数小于等于2,根据位置点衰减情况判断,前者空间半径以40 km为宜,后者空间半径以2 km~3 km更为合理;3)无需用全样本位置数据进行标记,通过代表性用户出游率或抵达率扩样实现总体推算;4)不能标记惯常环境的用户,可假定其出游率或抵达率与能标记的用户相同,即符合同一性假定。该研究可为大数据的旅游统计规范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基于大数据的旅游流研究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项目组和国家统计局合作编制的可比价序列表为基础,利用结构分解方法,对能耗中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贡献,特别是对当前结构节能的主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构建着眼于持续快速增长与节能降耗双目标的投入产出优化模型,以此对当前双目标实现的艰巨性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进行了结构化测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