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带有不断发展演进的性质。从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轨迹来看 ,它是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目前而言 ,各地农业产业化已开始从农民的自发行为到政府有规划的引导 ,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一 )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显 各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开始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成为推动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专业化方面 ,已从过去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相似文献   
2.
黄根喜  朱葛 《特区经济》2004,(12):15-16
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求,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资源得到有效而公正的配置,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而加速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造福各国人民。而另一种趋势,则是出现以维护某个超强国家的利益为中心的全球化,按照其不合理的规则行事,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扩大南北差距,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以对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把握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为其主要依据的.邓小平在发展理论上超越前人和同代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把发展问题置于当代世界两个主要问题之一的全球时代背景下来观察和思考.他说:"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①正因为如此,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就较之其他发展理论更深刻,更富于时代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珏山,是晋城市四大景之一。即:东有珏山吐月,西有松林积雪,北有白马拖缰,南有孔子回车。说到晋城,原叫泽州,历史上从泽州——晋城——风台——晋城——泽州,多次演叫。记截着当初的辉煌。泽州的《泽》字,含意远深,如乳如奶,说明泽州土地肥沃,可养育一方百姓;晋城的《晋》字,晋是上品文字,如晋升,晋级,晋衔。与晋国同辈称论,表明昔日的晋城地位有多么高尚;晋城的风台,古时被称为凤凰着落的吉祥之地,证明风台是(资源丰富,山川秀美)之乡。珏山就是晋城的象征。珏山的《珏》字,是一个代表贵族,代表富豪词。过去一朝一代封王、封候为高贵。金玉满仓为大富。它象征着晋城物资丰富,地下有煤。有铁矿,土地肥沃,农民富有。由于经济繁荣,曾在历史上成为兵争之地,遭受过战乱之苦。如今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珏山就有不少典故,大有观赏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刻,处处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创造光辉。他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论框架,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实现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的指路明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实质,研究经济全球化形成因素和特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随后召开的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如此突出地强调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篇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五十多年新中国建设的风风雨雨,诸多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  相似文献   
8.
黄根喜 《北方经贸》2001,(12):51-52
国企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必须从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现代企业机制、技术等方面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根喜 《市场周刊》2004,(3):17-18,23
日本经济衰退的现状,经济增长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逐步加深;国内消费持续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坏帐增多;其他存在的问题。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国际经济环境全面恶化;经济社会体制的恶化;政府经济政策屡屡失误;经济结构不合理。日本经济衰退的思考: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扩大内需尤为重要;要不断改革经济体制;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要提高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要注意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身染重疴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尤其是“政府宏观管理”方面的失误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 ,可谓“前车之鉴” ,启示良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必须全方位对外开放 ,扩大内需 ,抑制经济泡沫化 ,注重创新 ,不断改革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