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侯铁建 《财经科学》2010,(12):19-25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蔓延为一次金融危机,但本质上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和过度供给之间矛盾的爆发,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了新的特点。信用工具的扩张即金融创新只是加剧了危机的烈度,并不是危机的根源,最多是诱发因素。次贷危机实际是发达国家总需求管理政策失败的一个表现,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只是拖延了危机爆发的时间。这个结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具有显著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不仅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也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市场机制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在解决社会公平方面的失灵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分配的失衡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将最终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可见,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转轨时期公共政策的题中之义。通过对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含义。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关系已由商品贸易结构单一、服务贸易额较小、技术贸易水平低下,发展成为商品贸易内容较丰富、贸易结构趋向合理、服务技术贸易额大幅增加的态势,但整体上中乌经贸合作水平仍然偏低。中乌两国有必要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双边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只有发挥政府的制度供给功能,稳定企业的预期,才能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构建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培育有长期的战略意义的大项目,才能为两国间的长期全面合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俄经贸关系中的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千年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贸易额摆脱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两国贸易额屡创新高.但是,中俄贸易额在两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却很低,原因在于产业间贸易占据了中俄贸易的大部分份额,而跨国直接投资和产业内贸易没有发挥作用.本文对两国经贸关系中的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解析——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削弱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种政策对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体制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政策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质量,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能够促进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意愿制度供给和实际制度供给间缺口的弥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正确界定政府干预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2010年IASB修订IASC时期制定的概念框架,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取消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内涵,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日益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明确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地位以及其去留问题是有必要的.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来看,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变迁具有逻辑上的理性轨迹,从强调相关性到突出可靠性为一个理性回归.建立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的现实意义在于,对IASB修订概念框架意图与后果做出理论研究层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受制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落后,也是整体性制度安排的落后。所以,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后果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非经济领域。金融危机放大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固有问题,使其反危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处于两难境地,进而制约各项反周期政策的实施,但反危机政策的+国际协调也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排头兵”,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会计制度安排,尽管中美都采纳独立税务会计模式,却具有不同的理论辩解特征。比较中美税务会计的客观差异,从历史与逻辑角度搜寻差异背后的内在线索,其原因在于中美税务会计理论的成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10年IASB修订IASC时期制定的概念框架,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放弃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标准,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日益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明确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地位及其去留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变迁具有逻辑上的理性轨迹,从强调相关性到突出可靠性应为一个理性回归。建立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的现实意义在于,对IASB修订概念框架的意图与后果作出理论研究层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