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优化云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会柏  安敏 《商场现代化》2007,(19):319-320
当前,要优化云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效促进消费、拉动消费支出,应该提高中低收入层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第三产业,更新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环境、调整相关消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事业是乡镇党委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处于西部民族地区云南彝州的楚雄市东华镇党委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为政府、农民和学校教育本身三重解困的成功路径。其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勤工俭学、远程教育解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教育、农村经济以及区域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客观要求各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一大重--素就是土地,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一般涉及投资方、农户、村集体、政府四方,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多问题。笔者认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通过变集体土地所有为国有土地所有,可以将“土地流转”的关系转化成政府对农户、集体,政府对投资方两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政府信用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要素协调有序、相互作用的状态。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信用问题对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具有核心的意义。官本位、权力向上负责制、政府充当经济人是当前政府信用建设进而和谐社会构建中三个突出的矛盾问题。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就必须破除这些不和谐的矛盾因素,夯实基础、创新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选择。而云南作为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社会的贫困面大、程度深,农民素质低又观念落后,且现存的城镇化模式存在着水平低、质量不高、机制不健全等不和谐的因素。因而,当前要构建云南农村和谐社会,就必须在客观分析这些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塑造城镇特色并强化城市规划和政府指导,来切实提升农村城镇化的质量、水平和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客观要求各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就是土地,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一般涉及投资方、农户、村集体、政府四方,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认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通过变集体土地所有为国有土地所有,可以将"土地流转"的关系转化成政府对农户、集体,政府对投资方两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会柏  安敏 《特区经济》2005,(12):349-35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发展,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从我国现行体制环境来看,这些问题与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不讲诚信、公信力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政府信用的缺失不仅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也对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甚至是比较恶劣的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发起的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借鉴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三农”问题的严峻现实,我国应高度重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这就必须动用中央政治权威,全面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现行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