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卓亮 《金融博览》2012,(13):48-48
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影响,诺贝尔基金在近十年里的投资收益大幅缩水.入不敷出,且预计未来投资回报率将持续走低。万般无奈之下,6月11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诺贝尔奖金削减20%,从今年起,每个奖项的奖金从去年的140万美元减至11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欧债危机背后,人们忽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欧洲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单纯地解决欧债危机,而舍经济基本面问题于不顾,只会将欧债危机引向深入。因此,分析和考察欧洲经济基本面,并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革,才是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卓亮 《金融博览》2012,(17):42-43
近年每当美国经济出现转弱的迹象,便出现呼吁推出更多量化宽松(QE)措施的声音,投资者也总希望中央银行能够在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时”做点什么”。一来,货币政策的制定相对迅速.无需美国国会审议;二来,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刺激市场的风险胃纳,在某种程度上推高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4.
卓亮 《金融博览》2012,(11):46-47
2001年11月10日,苹果推出数码音响播放器iPod,彻底改变了公司的成长轨迹。从个人电脑制造商,苹果成功转型为电子科技产品先驱。一系列"i"字头的创新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追捧,公司市值亦不断飙升。从2001年底至今,苹果公司每股股价由约10美元最高升至644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卓亮 《金融博览》2012,(19):42-43
美联储终于卷土重来推出7QE3,QE3有三大政策目的,压低长息以刺激投资,支持资产价格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加快楼市复苏以改善就业市场。任何经济政策均有利有弊,究竟QE3能否真正达到以上三个目的呢?压低长息效果并不明显。美联储能够直接操控的是联邦资金利率,在大多数时间里仅通过降短息来间接影响长息。但当短期利率降至零后,美联储认为通过QE能够压低长期利息。道理如下:美联储大举买入国债或其他长期证券,导致其价格上升。同时,价格与孳息永远背道而驰,价格上升等于孳息下降。因此,只要联储局印钞机保持开启状态,压低长息应该是手到擒来。  相似文献   
6.
在美联储终结第三轮量化宽松后,美国何时加息一直是市场焦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央行却选择放宽货币政策,除了减息及量宽外,部分欧洲国家甚至把基准利率降至负数.虽然多国利率都在历史低位徘徊,但由于激进的非传统货币工具备受青睐,汇率市场变得相当波动.汇率市场未来的走势,将继续与货币政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卓亮 《金融博览》2014,(21):42-43
在最近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反对欧洲一体化的“疑欧派”成绩优异,对欧盟造成沉重打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甚至以“地震”来形容选举结果.与欧盟对立的政党不仅获得多个议席,更在英国、法国、丹麦、希腊等国家成为最大赢家.欧洲政治光谱的改变受多项因素影响,而在经济层面上,不少分析将日益高涨的反欧情绪归咎于欧元区的动荡.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逊色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而欧盟整体的表现逊色于英、美两国.欧洲央行在新环境下是否有能力控制债务问题,“增长危机”或将成为长期困扰欧洲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卓亮 《金融博览》2012,(6):46-47
2001年11月10日,苹果推出数码音响播放器iPod,彻底改变了公司的成长轨迹.从个人电脑制造商,苹果成功转型为电子科技产品先驱.一系列"i"字头的创新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追捧,公司市值亦不断飙升. 从2001年底至今,苹果公司每股股价由约10美元最高升至644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市值曾高达6000亿美元.业内人士习惯用GDP来体现数字的庞大,若用此标尺来衡量,苹果市值能够在全球GDP排名榜上列第20位,高于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之和.  相似文献   
9.
卓亮 《金融博览》2012,(9):42-43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实行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加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变幅已经有所扩大,表明更深层次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近代史,恶性通胀曾诱发多次经济危机,甚至引发战争(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相比之下,在金本位结束后,通缩出现的频率少之又少.然而,这种甚为罕见的物价下跌现象,却被渲染为经济发展的毒瘤,以致现时主要央行均不惜一切代价预防通缩.央行官员普遍认为温和通胀有利于增长,而温和的通缩却万万不能出现.这种观点虽然已演变成理所当然的主流意见,但无论从现实经验还是理论分析来看,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