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为配合天津市编制“情系百姓---城市旧区改造建设规划”的工作,受天津市建委委托,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于2003年9~10月对部分规划拆迁片区的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市旧平房集中的四个行政区中的四个规划拆迁片区。接受调查家庭均处在外环线以内Ⅴ级~Ⅷ级标准地价(2001年核定)区内,其中南开区大元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河东区唐口属于典型的“工人新村”。一、调查统计结果1、家庭人口与经济状况⑴家庭共同居住人口。调查问卷以户为访问对象,调查家庭中共同居住人口在2人(含2人)以下的占27.7%,,3~4人的占6…  相似文献   
3.
网事峥嵘,岁月如歌。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发挥了基础支撑和重要作用,日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基点 对于当下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的,各利益阶层因立场不同,必然有不同的理解.但作为房地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决策者,不应当只在房价出现过快上涨的时候,才想到宏观调控,应当在深入总结全球房地产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从现实国情出发,设定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架构和政策基点,这样,才能为房地产调控提供参照,避免"越调越高"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广西南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总公司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从思想观念、工作内容、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4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党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毋庸讳言,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仍问题多多,二年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房价,依然涨势逼人。对此,只说是政府“不作为”是不客观的。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调控政策累计有13项之多,涉及房地产运行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以“疾风暴雨”来形容毫不为过。特别是将控制房价问题上升到行政问责高度,处理官员职务级别和弊案数量都创历史新高。要说开发商“无良”,攫暴利欺瞒天下,财政部对开发商的审计报告终于撕开了冰山一角,除个别如任志强者仍放言喊“冤”外,开发商集体缄口,可算对事实的默认。要说专家教授们坐错了“位置”,预测失灵、导向不当,但细细观察,也总是那么几位屡有惊天之言,而引发的论争与轰动“效果”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7.
房价迷局与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令人费解的房价迷局一段时间以来,城市房价的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敏感话题。事实上,自2001年开始,房市是否存在“泡沫”即产生过激烈的论争,最后似乎是以“全国性的泡沫不存在,局部存在过热”的结论收场。但此后的事实却是:2003年三季度后,各地房价飚升不断,国家在2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房地产泡沫论争的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是否凸现泡沫,一直存在广泛和激烈的论争。通常认为,经济学界是泡沫论的坚持者,房地产管理层和企业界则是反驳者,事实上,有关论争也来自经济学界内部。在政府高层提出要警示房地产泡沫现象前后,经济学家纷纷阐述各自的见解。鉴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会深刻地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进程和质量,有必要对经济学界的这些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中国住房发展模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住房模式包括:第一,“美国梦”模式,以低密度、独立式郊区住房为代表;第二,“欧洲梦”模式,以多层的城市集合公寓为代表;第三,新东亚模式,以新加坡、韩国、我国港台地区的高密度社会住宅为代表;第四,贫民窟模式,以拉美、亚洲和非洲一些前殖民地国家的大城市贫民窟住房为代表;第五,前苏联模式,以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改革前大量存在的国家福利住宅为代表;第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