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疆是我国重点农业发展地区,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方式。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重特色发展,并对如何发展新疆特色农业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前景。中亚能源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和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与国内能源资源储量的相对薄弱为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增加了新的互补性.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将形成扩大化趋势。一方面,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可以在太平洋找到出海口.到达日本和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效率与公平问题也成了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的标准,大量地用于政策分析和学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8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分析了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及各项子指标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投资动机交互项,进一步考察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不同动机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水平总体上促进我国OFDI的进入;分指标来看,沿线国家的腐败控制、政府效率、政权稳定性和无暴力、监管质量等指标显著吸引我国的直接投资,话语权和责任指标则相反.引入交互项后发现,当基于市场寻求和劳动力寻求动机时,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OFDI的进入有正向作用,而基于资源寻求动机时,我国OFDI更偏向于流入政府治理水平较差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4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和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数字经济推动作用明显高于非一、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3)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城市蔓延、降低碳排放和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于我国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呈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应大力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耗竭,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章在对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问题、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产业体系、立法、增加建设投入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5367万吨,远远高于我国石油消费总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会继续增加.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年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亿吨,而我国最多只能生产2亿吨,缺口将逾2亿吨,占我国石油消费量的50%或以上,而这一缺口只能靠从国外引进来补足.石油供应不足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Grossman的经典理论框架下剖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从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角度分析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数字经济的技术效应增加碳排放,但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结构效应抑制碳排放,但综合效应会增加碳排放;基于人均GDP的异质性检验显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间接抑制作用无法抵消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贸易开放能够通过直接效应抑制碳排放,但综合效应会增加碳排放;碳泄漏检验显示,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存在较严重的碳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