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国际分工的深化导致了国际贸易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制成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相对地位下降,产品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文章主要对产品内贸易在全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分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和东亚地区进行阐述,一方面介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另一方面重点叙述三地区在发展产品内贸易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美联储结束了长达六年时间的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是针对美国国内经济的,但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分析了美联储退出该政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健康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枝新秀,对我国对外贸易将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壁垒,我们需要从政府、行业及企业三方面入手,共同消除健康贸易壁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品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和29个主要贸易伙伴15年的产品内贸易面板数据时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规模经济、FDI和地理因素是我国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要素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及时抓住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机遇,通过加工贸易这一产品内贸易形式切入国际生产链,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产品内贸易基地,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较为欠缺。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效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在产品内贸易中的地位,理解产品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产品内贸易实现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视角下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标准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二元经济和FDI流入等因素,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经济增长的收益基本为资本所有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随着加工贸易的扩大而减少.本文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加工贸易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进出口及贸易余额的汇率弹性要低于传统贸易模式,所以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通过本币贬值以增加贸易余额和通过本币升值以减少贸易余额的汇率政策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以Ghosh(2006)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对传统贸易模式和产品内贸易模式下汇率调整对贸易余额的影响进行比较,并着重考察了东亚生产网络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中国进出口额及贸易余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东亚地区对华FDI以及美国对东亚地区的FDI是造成中美贸易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果将这几方面的原因考虑进去,中美贸易不平衡远没有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并且在中美贸易中美方获益远高于中方。最后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企业应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和修正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