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7,(7):278-279
顾客服务是零售业的中心,是惟一不变的因素。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日益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呈现差异性、个性化的特点,个性化服务以注重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和消费者"自我体验"等特征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性和个性化的需要,从而有利于零售企业提高差别化经营的程度、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宋程丽 《现代商业》2011,(30):186-187,185
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各国保护产业的理由导致全球保护贸易主义重新抬头,反倾销成了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面对更为严峻的反倾销形势,虽然我国出口企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积极应对,也取得了部分反倾销战役的胜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应诉不力、预警机制不完善、政府重视不够等,应对效果不理想。其实政府在反倾销应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以通过外交、外贸和法律等手段与反倾销提起国进行磋商、交涉和相互制衡,配合出口企业的应诉工作,使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更为有效,效果更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国外反倾销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如今,"绿色"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关注的主题,绿色GDP、绿色物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中国一环保公益日等与绿色有关的新理念不断涌现,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已意识到可再生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反映代表"环境保护"的"绿色"观念已开始普及,日渐成为国民日常生活关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宋程丽 《消费导刊》2009,(17):48-49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府为了挽救经济,不惜动用财政力量进行救市,手段有所不同,有的向银行注资、有的投资基础产业、有的发放购物券等,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这样,至今仍有部分公众对政府的救市行为和效果表示质疑。鉴此,本文对政府该不该救市、为谁救市、先救谁的市以及如何救市进行阐述,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建立救市制度,另一方面则消除公众对政府救市行为的误解,积极配合政府的救市措施,共同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7,(8):286-287
浙江义乌人"做小生意赚大钱"的生意经,靠‘蝇头小利获得商品销售、批发商规模经济效应’的营销策略与目前我国大卖场的"零售低价"竞争策略如出一辙。"低价"策略在零售业尤其在大卖场业态,其意义非同小可,它既有利于大卖场快速占领市场、快速消费品的销售、赢得供应低价,也有利于提高大卖场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8,(12):212-2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自由贸易区不仅成为各国实现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宗旨的间接手段,而且成为各国实行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越发严峻,国内外一系列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其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构成了现有和潜在的威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还有利于增进投资、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7.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不仅出口规模、价格下降,而且出口风险增加.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走出低谷,但经济复苏之路曲折漫长,由此引发的进口需求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了制约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广东是我国的出口大省,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国家及时搭建的"内外贸对接"平台,不仅有利于广东出口企业"内外贸对接"战略的实施,弥补出口的不足,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出口风险,树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宋程丽 《商业时代》2007,(21):31-34
我国的出口企业经过20多年的贸易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系列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自身体制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企业在反倾销应对的效果和效率上差强人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在应对反倾销的准备、应诉过程及上诉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完善。面对WTO的新形势,在更为严峻的反倾销贸易环境中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应对反倾销的措施,才能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应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