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巩永丹 《商》2014,(50):73-73
一、现实的个人:汇聚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社会实践活动总是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人的活动,社会历史只能是由现实的人所创造的历史,人类社会就是由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时一贯强调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他们进行着物质生产活动。整个社会历史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条件。因为现实的个人是“真正的人”,也是具体的人、实践的人,可以说,现实的人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它否定了抽象的人、不变的人,赋予人最本真的意义,是人和自然、个人和类之间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它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现实的个人是自由自觉和能动创造的人,具有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能动性。在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每个现实的人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为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中心话语之一。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与概念表述、理论渊源与现实根据以及构建的原则和实施方法等问题,从多维度、多层面全面切入并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近三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尚未形成共识,仍有提升的空间,这恰恰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积极作用,指出了宗教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以伦理道德为基点,努力弘扬和谐理念;以公益活动为载体,有效协调“两种文化”关系;以宗教思想建设为核心,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