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无料钟炉顶设备的选型、新两罐炉顶设备的组成及特性、有关炉顶系统工艺设计、炉顶框架和平台的设计、炉顶附属设施的设计等方面,对酒钢1800m3高炉新并罐无料钟炉顶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无料钟炉顶设备的选型、新两罐炉顶设备的组成及特性、有关炉顶系统工艺设计、炉顶框架和平台的设计、炉顶附属设施的设计等方面,对酒钢1800m<'3>高炉新并罐无料钟炉顶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铁水运输将高炉炼铁与转炉炼钢车间自然而然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炼铁与炼钢之间距离最短、铁水运送方式最直接、最便利的衔接,中间无任何多余的运输工具,最简洁的"一包到底",工艺布局紧凑、合理,节省大量建设成本及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创新型人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探讨创新型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国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各省域创新型人才集中程度与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考察期内,创新型人才集聚会显著扩大区域经济差距,该结论在更换变量测度及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人才集聚通过推动集聚地区产学研合作与高质量创新进而扩大区域经济差距。第三,创新型人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上述结论为改善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师磊 《中国电子商务》2013,(24):181-181
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资金科学集中的管理,从而可促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本文阐述了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电信重组的完成、3G牌照的发放和各运营商对3G网络的逐步建设,新一轮电信竞争的序幕逐渐拉开。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用户对于使用网络的满意度(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满意度)和对于移动业务的体验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运营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无线网络,从而减少用户投诉。  相似文献   
7.
郑江淮  孙冬卿  戴玮  师磊 《财贸经济》2023,(10):109-125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集聚,以此带动创新资源集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对我国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挖掘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数据,对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呈现多极化变迁特征,即少数中心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中国等)越来越重要,而多数外围国家逐渐边缘化。针对上述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迁移模型,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发明人才流动存在互惠性、路径依赖效应、聚敛效应、传递结构和循环结构等内生机制,这些内生机制推动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多极化趋势。此外,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影响着发明人才的流动选择,是多极化变迁中极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培育与创新中心国家的双向人才流动渠道,降低研发人员迁移成本,以优势高技术产业为抓手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