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农民、农村是三个密切相关的命题。改革开放后 ,曾经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的“三农”问题 ,如今又突显出来 ,以至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何在 ?如何解决 ?我们认为 ,“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三弱” ,即 :农业之所以成为“问题” ,最主要的是至今尚未改变其“弱质”状况 ,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时时袭击着农业 ,使农业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难以根除“体质衰弱”的痼疾 ;农民之所以成为“问题” ,最主要的是至今尚未改变其“弱势”地位 ,其收入增长缓慢而造成的经济地位低下 ,也制约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 ,使农…  相似文献   
2.
宋刚  李彦玲  李平 《魅力中国》2010,(11):14-14
从08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早、晚自习和周六、周日不再有教师辅导,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这些同学貌似一天从早忙到晚,可是一回想起来,并未完成任何事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达到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的目的,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针对自己的特点每天都要制定当天的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粗放式经营的历史原因,加之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一些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在减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继续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龙头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无论何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共同特征都是通过龙头组织带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龙头组织的发育状况 ,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和水平 ,决定着产业化系统的功能。馆陶县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奥秘 ,就在于把市场建设作为突破口 ,构建大龙头 ,进行广带动和强辐射。一、选择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建设大市场一般来说 ,农业产业化起步的突破口在于根据市场导向、资源优势和产业关联度强等原则选择主导产业。对于馆陶县来说 ,90年代初以来 ,蛋鸡养殖和棚室蔬菜生产就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5.
有杆抽油机井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平稳而得到大范围内长期应用。但是,由于有杆抽油机摩擦耗能较多,单井系统效率较低,同时,更重要的是现场还存在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生产液量严重不匹配,造成设备运行不协调。虽然抽油机井可以用参数优化软件进行工作制度的优化,然而由于油井产液的物性测试资料不准,井下结构各异,造成优化结果与现场要求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6.
7.
解决“三农”问题,仅仅把眼睛盯在农业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和小城镇、乡镇企业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走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协调和互动发展的路子。为此,必须首先搞清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关系1.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很快,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促进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增长势头放缓,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乡镇企业布局分…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事关农民增收的大问题,是事关农村小康的大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实现其有序、有效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为目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浅谈林业经济重点向林下经济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玲 《民营科技》2011,(1):128-128
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现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意义,指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