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李石新 《生产力研究》2005,(12):246-248
对于外部性问题,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不仅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而且提供了变革性的分析方法。它以外部性问题的相互性作为分析出发点,以现实假定和大量案例研究作为分析方式,说明了交易成本为正和制度内生可变的现实世界里,制度安排是至关重要的。科斯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市场制度、企业行为和政府干预之间进行选择,从而证伪了庇古传统。最后它得出结论:传统经济学的错误根源在于其方法论的基本缺陷,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变革经济分析方法。这是《社会成本问题》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非农就业迅速发展。但以文化程度较低、身体素质较差和劳动技能不高为特征的农民工低人力资本存量,负向地影响其非农就业概率、就业收入、行业选择和社会权益保障。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多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年限、健康程度、接受培训情况等人力资本因素较大地影响了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非农就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应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科技创新需求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产学研合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贫困减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经济也得到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使得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之间显双曲线型的反向相关关系。通过贫困减少的分解计算可知:经济增长对中国农村贫困减少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有关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弹性的计算结论显示,这种推动作用呈现先升后降,最后处于稳定的趋势。因此,就农村贫困减少而言,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推行稳定的经济增长政策,同时也必须更加关注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高管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增加会加大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则可以弱化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在股价稳定性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而企业要从机制和制度两方面去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