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生态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学 《中国市场》2009,(52):36-37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地处北京,拥有发达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起步晚、园区规模小,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缺乏技术支持,没有形成功能明确的产业布局特征,由政府单一主体管理的园区也难以全面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产业的定位更使得生态园建设难度增加。宏观经济政策与对石景山区的定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生态园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生态园建设应以生态文明为准绳,完善生态制度建设,健全生态产业链,建立绿色物流系统,构建园区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李锦学 《特区经济》2010,(4):235-236
石景山区的生态赤字、产业真空和就业形势又会制约着"中国能源港"战略的推进。秩序渐进,逐步将"中国绿能港"引向纵深成为石景山区的可行选择。石景山区可以从树立绿色经济理念为开端,继而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以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技术服务平台以促进技术交流,开发人才合作通道以广纳贤才。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随着存量建筑物的增加,建筑质量事件也不断增加,出现了墙体开裂、房屋倒塌,甚至建筑相碰撞等事件。于是,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08月25日印发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2014年9月1日印发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规定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五方责任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有终身责任,力图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不论从规避法律风险角度,还是从避免道德风险角度,五方责任主体都在不断强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建筑工程风险事件的产生诱发因素很多,既包括建筑设计错误,也包括施工质量低下,风险管理的工具也相应地多种多样。本文以BIM作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具,探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锋  李锦学 《中国市场》2010,(18):20-22
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也成为人类能否克服资源与环境危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新能力既要受创新主体内部的动力机制制约,又要受包括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使得创新主体并不缺乏创新的动力,而相互作用的外部因素成为影响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为中国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政治条件,但是中国创新体系中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彻底等问题。传统文化、现行教育体系、资源不足与薄弱的经济基础也制约着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需要通过健全创新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发展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等形式的创新组织,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辛欣  李锦学 《中国市场》2010,(13):69-71
本文主要以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联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兴的"脱钩"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脱钩可行性,界定了中国能源消费脱钩定义、分类、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实现脱钩的基本途径,为构建实现中国能源消费脱钩管理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努力分析碳排放量减缓速度相对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沈阳市推行低碳生活的途径及减少碳排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区域与企业都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只是层级大小不同,都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要素组成.社会系统与一般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目标性,其存在的第一个目标是效用最大化,第二个目标是实现全体成员间的公平.人的自身效用最大化思维定式使得社会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环境危机提醒人类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谋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绿色经济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改善GDP构成,建立能够协调生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绿色产业体系,谋求经济质量的提高.区域经济系统面对转型压力应着重加大协作力度,破除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隔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集群.企业层面的经济转型则需要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