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新税法规定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双倍余额减法等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新的会计准则也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内的折旧方法。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新准则《讲解》中还专门规范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实践中,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一直存在两种做法和使用两种不同的计算公式。一是按月折旧率和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净值计算折旧,二是按年折旧率和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计算折旧。《讲解》规定采用前一种计提方法,即按月折旧率和月初净值计算折旧。对这种计提方法,作者以为其有不妥之处。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就是赊销。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者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监控应收账款发生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管理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航天企业"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强调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质量是企业追求的,也是顾客想要得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问竞争的实质是争夺顾客。忠诚的员工能给企业带来满意利润的客户群,他们是企业的巨大财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一、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 涉及外购商誉确认的具体账务处理为:按购买时接收的全部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或承担债务(如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按以上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借记“商誉”科目。如果以上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则不确认商誉,而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相似文献   
5.
对新准则下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现行会计制度下双倍余额递减法相关规范的解读 1.定义解读。所谓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其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购买企业时确认的商誉,按照确认时原价减去其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进行后续计量,不计提摊销或折耗,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则不认可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导致的损失在税前扣除,而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商誉的价值则可以在税前扣除。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商誉的列示的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就会产生差异。在新准则下。这种差异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文将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后续计量,及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为议题。论述商誉的确认、计量及与商誉相关的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就是赊销。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  相似文献   
8.
9.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购买企业时确认的商誉,按照确认时原价减去其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进行后续计量,不计提摊销或折耗,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则不认可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导致的损失在税前扣除,然而在企业提减值准备的商誉的列示的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就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商誉的价值则又可在税前扣除。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已计产生差异。在新会计准则下,这种差异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文将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后续计量,及其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为议题,论述商誉的确认、计量及与商誉相关的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处理。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均专指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0.
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对海量质量数据的强大分析处理功能。本文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质量数据挖掘系统的系统模型和分层体系结构;并介绍了质量数据挖掘的主要模型及方法,包括质量预测模型、分类模型和关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