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中国理财产品首先兴起于外汇市场,2002年后我国居民外币资产的快速增长和居民对外币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提高是外汇理财产品兴起的内因,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维持低点是外汇理财产品发展的外部动力。中国的个人外币理财业务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纵观汇改后的中国外汇市场,已在一些方面显现出了后发优势:人民币汇率波幅日渐加大,弹性开始增强……本专题通过对汇改后外汇市场发展过程的观察,试图总结发展特点。提示银行经营变数。  相似文献   
3.
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推动机”,亦是银行经营风险的“缓冲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银行对外币资本金的汇率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风险就会有风险管理,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我们还能从风险管理中看到银行新的发展契机,即以外币资本金为基础,通过海外购并活动,发展更多的海外资产业务,使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银行。  相似文献   
4.
纵观汇改后的中国外汇市场,已在一些方面显现出了后发优势:人民币汇率波幅日渐加大,弹性开始增强……本专题通过对汇改后外汇市场发展过程的观察,试图总结发展特点。提示银行经营变数。  相似文献   
5.
伴随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汇率风险开始加大已是银行的共识,而难点在于如何控制风险。有作者指出,目前中资银行在风险认知,特别是风险度量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犹如一粒种子要发芽还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一样,本刊特约评论人认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成败不在于是否有一个高级的"工具箱",而是建立和落实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落实风险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汇改之前,有两个主要因素制约着商业银行实现本外币资金的一体化管理:其一是人民币汇率处于稳定状况并单一盯住美元,其二是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功能仅限于为银行调整其结售汇头寸服务。而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更是直接的割裂了人民币和外币交易市场,使得资本难以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能实行本币资金交易和外币资金交易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虽然有部分银行认识到本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把本外币交易集中到统一的资金营运部门进行,  相似文献   
7.
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推动机”,亦是银行经营风险的“缓冲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银行对外市资本金的汇率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风险就会有风险管理,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我们还能从风险管理中看到银行新的发展契机。即以外币资本金为基础。通过海外购并活动,发展更多的海外资产业务,使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银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汇率机制改革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标志着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汇率改革对中国外汇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又有什么样的新变化、还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顺应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近年陆续推出了一些外汇产品,如个人理财的结构性存款、人民币外币掉期等。综观银行近期所推出的外汇产品,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既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产品同质化将市场竞争转化为简单的价格竞争,这一情况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外汇市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为此本专题对银行推出的外汇产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产生同质化现象的生成逻辑,探寻突破同质化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