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都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出发,在艺术实践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并阐发了许多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而关于文艺家要承担历史责任、提倡文以载道、鼓励文艺原创、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等,都是当前深具实践意义与艺术学理意义的重大问题。如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上加以深入领会,必然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美学中,老庄与禅宗的美学思想是深达于艺术实践的超越性的理论,它以朴素自然为大美,要主体有超然功利之上的虚静之心,追求以文字而又不落言筌的超以象外之境,显示了一种虽古老但却具有现代实践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20世纪的文学,在发生发展的历程中遇到了现代文化多元性的冲击与制导,显示了空前未有的多重矛盾。就此中的作家构成社会类型性,在创作思想上对社会人生、民族大众的责任性的认识,以及体现为创作方法上的对现实表现的原则、态度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21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辨识出一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古往今来的是是非非,都可以入目萦心,被人所知所识,但被人知识的对象本身,却不是诗,知识者其人也不是诗人;即使把知识的东西照样写出来,也不是诗,可能是山河志、林木考、列女传、佞臣录等等关于物或人物事例的著作,它在文类上应划归于科学或历史系列。根本原因在于诗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特出类型,创作主体必须对选取的表现对象施以“化工”,化物类为意象,化无我为有我,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凡为艺术,尤其是作为艺术中的艺术的诗,更须有此充分地“化工”,才能实现为审美超越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阅读的角度 ,提出了散文创作中的几个艺术表现问题 ,它们是朴素无华、主体特殊感悟、使情成体、无语言辙迹等几个方面 ,作者从经验分析中发现 ,把散文创造成艺术散文 ,题材与体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而感悟与情感才是决定文体性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杜牧是晚唐时代最突出的诗人之一。由于他家世优越,少年早慧,并较早地以政治和历史的眼光视世,所以对晚唐社会的黑暗与破败,认识得十分深刻。他以这种主体性的存在,化为诗的创作,则显示出积蕴深厚的审美情思与俊爽峭健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上以“小杜”标列为与众不同的特出诗人。  相似文献   
7.
老子生存哲学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制导万事万物的道为出发点,考察社会人生,主张人应体道而行,无为无不为,唯此才能进退应时,守常知变,全性葆真,长生久视。通过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取精要,结合古今历史,在人的生命生存的基点上命题,从生存哲学的实践意义上加以分析,既能见出老子生存哲学思想的要义,也能获得人生哲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并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后,进一步解释了它与物质生产在形式上的相通性,特别又分析了它的独特规律,这主要表现为物质媒介蕴含的审美价值的历史无尽性,产品对象的静态形式中包涵的律动性,艺术主体施用条件的特殊性,对象化成的特殊性,掌握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百年美学发生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的美学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土壤上,由最初主要是吸收德国古典美学之后逐渐发生发展的;它在百年的中西融汇、中国古今整合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建构了比较稳定的理论范畴,并从一般原理不断向生活、艺术、自然和技术领域与美学史延伸,大体上实现了体系规模和致用效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0.
石杰的《狗鱼》从一段崎岖的历史发展变化中,揭示了主人公林雨性格与命运的互制关系,展现了政治现实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复杂性。小说情节的节奏性,结构的完备性,语言的文学性,都显示岀作者驾驭长篇小说体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