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权力过度集中以及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所引发的问题,影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本文结合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从加强权力监督和权力的合理配置入手,阐述权力制衡机制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春茹 《新经济》2014,(2):72-73
随着企业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实施绿色会计以维护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迫切,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基础条件,企业可以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为了人类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人们必须从“人类主宰世界”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把对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提升到理性的、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更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为了人类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人们必须从“人类主宰世界”的价值观中解脱出来,把对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提升到理性的、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和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更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外资零售企业的大举进入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给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我国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差异化经营、控制成本、发展信息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营造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孙清  卢亚娟  王春茹 《经济师》2005,(7):227-228
国有银行在“规模经济”、“成本与收益”、“体制风险”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民营银行与国有大银行相比,具有产权结构清晰,交易成本低廉,经营灵活、方便等优势。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经营环境,民营银行一定能快速发展,从而缓解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受劳动力市场中有限的工作岗位以及社会中潜在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中有着无比巨大的就业压力。市场经济下人才资源的非合理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选择余地的扩大使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日趋严重。在2013年对大连地区的就业调查与2012年的调查比较中发现,2013年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9.
师德凝聚着人类传承下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承载着社会对教师职责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源动力,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起着调节和整合功能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师德建设,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中,道德环境从本质上说是道德价值观在校园共同体内的物化表现。道德环境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校园道德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在于真正影响和指导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认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探寻大学生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着眼于从道德环境的系统性渗透,全面激发价值认同;以校内媒介为主阵地,为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建立健全合宜的制度安排,为价值认同提供有序的制度基础;丰富道德实践的多样化途径,在实践中锻造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