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欧美国家金融投资的新趋势——社会责任型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鲜萍 《经济导刊》2005,(11):66-69
“社会责任型投资”是因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产物。它是将融资目的和社会环境以及伦理问题相统一的一种融资模式,社会责任投资在美国、欧洲与日本先进国家和地区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金融投资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人才测评要适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鲜萍 《商业研究》2003,(8):113-114
人才测评对企业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的人才测评方法大都是从西方照搬而来的。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种不顾国情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必然会造成测评结果偏差大 ,可靠性低 ,从而不利于企业人才的脱颖而出。由此 ,以普遍应用的“360度绩效评估制度”来说明为什么企业的人才测评要适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3.
解读"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演进 长期以来,企业是否应当提供公共服务、承担公共责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早在几十年前,美国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就撰文指出:企业负有一种并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遵守职业规则,在拒绝诡计和欺诈的前提下,充分  相似文献   
4.
王鲜萍 《江苏商论》2003,(5):122-124
本文详尽论述了网络广告的优势和缺点,并通过大量统计数字来说明网络广告在中国具有光明的前途,并指出了如何在中国寻求网络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是粤港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三地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粤港澳的高等教育只有走一体化之路,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文章从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入手,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分析了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之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实现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并指出三地只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优势和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才能为三地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谋得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广告发挥的效用越来越显得重要.网络广告由于其交互直接、反馈及时、覆盖面广、无时空差异、针对性强、便于统计、费用低廉等优势越来越被广告主所看好.以至人们认为网络广告市场将超越路牌,成为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户外广告之后的又一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公民”的理念 外国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中深刻地体会到社会需求、社会环境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而逐渐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企业公民理念,进而成为全球企业好公民的样板企业。这些企业都把“企业公民”看成是企业有机体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策略原则,它横跨各个部门,并且与企业的各种商业活动紧密结合,进而成为企业体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本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国的广告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广告从业人员翻了上百倍,广告业的收入也从2000年的 世界排名第十位一跃成为2001年的世界第三,与英、德并驾 齐驱。广告业收入一年百分之十五的增长率则更是世界第 一。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81 年,中国的广告营业额为1.18亿元人民币(不包括香港、澳  相似文献   
9.
王鲜萍 《企业经济》2003,(4):156-15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寻求扩大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是仅仅迎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主动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是提升其市场地位的主要标志。一、为什么对消费者不能迎合只能引导首先,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越来越短的创新周期,使得企业总能不断推陈出新。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之前是消费者就根本不知道的,特别是消费品领域的高技术产品,如电视机、空调机、洗碗机、微波炉、电脑、手机等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之前是许多消费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而人们在不知道这些产品…  相似文献   
10.
尽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已持续推广多年,但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未必是负担,而可能是商机或改善利润契机的企业却为数不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