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贫困加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某些国家,某些人群的贫困问题日趋严重,研究表明,导致贫困加剧的原因涉及贸易竞争,投资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出口竞争,国际贸易的财富分配,以及国家内部本身的诸多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苑涛 《中国外资》2004,(1):44-46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租”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某些方法使原本属于别国企业的垄断利润(经济租)变成本国企业的利润,或者消费者的福利,或者政府的收入。一国政府  相似文献   
4.
5.
解读WTO的“贸易救济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租”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某  相似文献   
6.
苑涛 《中国经贸》2010,(19):32-33
8月26日,迫于国内经济颓势,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披露了14件提案,提出“一揽子”强化贸易救济措施的提案,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执行力度,旨在收紧“非公平”进口政策,尤其是针对像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体”。中美贸易战似乎将再次触发。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应将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作为贸易战略出发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在优势来源、政府作用等方面与比较优势存在较明显的不同之处。国际贸易中固有的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要实现经济赶超的目标以及中国作为大国经济情况的多样性 ,这 4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应该将竞争优势作为贸易战略的出发点。为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 ,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贸易措施的使用增加我国产品的净出口 ,另一方面要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改善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如果把跨国公司需要遵守的母国的各项规定以及应负的各项责任看作它们作为母国公司的成本的话,由母国政府和社会为本国跨国公司带来的利益就是其作为母国公司的收益。对于母国来说,之所以愿意承受跨国公司国际性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冲击,是因为本国跨国公司更快的发展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本国发展的一个体现;有时候,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母国来说是一个次优选择。本文为分析跨国公司的国别性与国际性提供了一个框架,认为虽然国际性在增加,但是跨国公司的国别性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如果把跨国公司需要遵守的母国的各项规定以及应负的各项责任看作它们作为母国公司的成本的话,由母国政府和社会为本国跨国公司带来的利益就是其作为母国公司的收益。对于母国来说,之所以愿意承受跨国公司国际性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冲击,是因为本国跨国公司更快的发展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本国发展的一个体现;有时候,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母国来说是一个次优选择。本为分析跨国公司的国别性与国际性提供了一个框架,认为虽然国际性在增加,但是跨国公司总裁的国别性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苑涛 《中国经贸》2013,(5):22-23
谈到现在的中日经贸关系,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尽相同的观点。其中的原因,除了本身各人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之外,大家看待中日经贸关系的视角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人,往往是在几个不同的视角中去看待和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