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蔡潇彬 《全球化》2024,(1):71-80+134
本文试图发展“社区禀赋—目标价值—治理方式”分析框架,以分析探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可能路径。借鉴嵌入性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聚焦城乡社区这一基层分析单位,从嵌入性和资源依赖性视角出发,分析城乡社区在特定禀赋条件下的环境特征、资源依赖特征、社区运作重点、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水平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特定禀赋条件下社区发育程度及与之相匹配的社区目标价值;最后将社区禀赋、目标价值与治理方式进行对位匹配,形成全新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与城乡社区的禀赋优势、目标价值及治理方式密切相关,三者的对位匹配将有益于治理有效性的提升,错位匹配将导致治理低效、治理失效甚至无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应根据基层城乡社区的禀赋优势特点及目标价值需求,对位匹配相应的治理模式,如此方能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健康、养老、托育、文化、体育、旅游、家政等领域。借鉴公共产品理论,可将高品质公共服务界定为准私人产品,如是观之,社会领域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在本质上是从公共产品向俱乐部产品乃至私人产品转变的问题。从治理视角看,社会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问题在本质上是从层级制转向市场制及自组织制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社会领域生活性服务供给治理的综合框架,为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公共服务三类不同服务匹配相应的主导供给机制,并从主体和方式两个面向提出具体的多样化供给策略。最后,本文从政策层面提出推动高品质生活服务向准私人产品转变并构建社会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多元供给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