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贸易经济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在西方这种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博弈论已经纳入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社会公认,相继有几位博弈论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探究论的思想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诚信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此,利用机制设计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诈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社会生活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3.
机制设计理论与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机制设计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创立于六七十年代.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成本问题,即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自然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二是机制的激励问题,即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所反映的事实.即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博弈是参与者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策略选择,并各自从中得到相应的收益.任何一个博弈都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博弈的参与者(或博弈方,局中人);博弈中各博弈方可供选择的策略和行为;博弈中博弈方进行先后选择的次序;每种局势下各博弈方的得益.  相似文献   
5.
薛利敏 《商场现代化》2006,(30):242-243
中小企业融资难,但信用担保机构也面临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在此,利用机制设计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设立正负激励机制来应对中小企业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符合信用担保机构期望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互联网趋于成熟,使信息的全球性传递和即时共享成为可能,成熟信息社会的雏形初步显现.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各企业的必然选择.在信息社会,各种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经济竞争从传统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所以,企业的运作方式必须改变,通过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信息化的投入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企业在投入时必然要进行利弊权衡.近年来企业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不少的企业也相继开始联合构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1962年Hintikka首先提出了基本知识模型.1969年与1976年由Lewis和Aumann先后以不同方式给出了共同知识的概念.1995年Aumann和Brandedburger证明了如果所有参与人分享一个共同先验概率,且在某一状态中理性是共同知识及参与人的信念是共同知识,那么即使有多于两个的参与人在此状态中的信念也能形成一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本文证明了事件是在状态下的共同知识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战略博弈之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模型的描述 我们经常希望对每个决策主体选择且选择一次的行动计划,并且他们的选择是同时进行的情形建模.该模型包括参与人的有限集合N,对每个参与人i有一个行动集合Aj和一个建立在行动组合上的一个偏好关系.我们称一个行动组合α=(αj)j∈N为结果,并且用A表示结果集合×j∈NAj.这里要将每个参与人i的偏好定义在结果集合A上,而不是Ai上,这是战略博弈不同于决策问题的特征.也就是每个参与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行动,还要关心其他人采取的行动.因此我们定义以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所说:“如同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由于博弈论的结论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公理)之上,而现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问题为对象,应用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利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