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税制对乡镇企业的影响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冯兵,许永现,吕品1994年1月1日出台的新税制实施以来,企业反映如何?特别是乡镇企业暴露出一些什么新问题?请看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联合调查组在江西省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了交...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财税理论界和实务界就税制如何更好地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分税制对税制改革的要求入手,使我国所确定的税制模式更具可控性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就此并结合今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及时推进税制改革,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实行分税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不同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它不是以指令性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特征的规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与市场机制的运行相结合、相协调。税收作为国家组织收入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符合市场机制运行的新要求。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税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1.市场主体对税制改革的要求。 一般说来,计划经济的运行主体是国家,而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则是企业和个人。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所不同,它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它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个体经  相似文献   
3.
税收作为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价值形式,是一种经济性、法律性和行政性相融合的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手段对私营经济活动的调控也将是有力的、广泛的和灵敏的。本文试就税收对私营经济的调节措施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生产社会化程度低的公有制成份不可能覆盖社会经济一切领域的客观情况,确立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作为必要补充的方针。私营经济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5.
一、问题的提出税收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是税收分配的伴生物。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参与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税收分配的结果是国家一方面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于自己手中予以支配使用,另一方面也将为此发生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的规模是衡量税收分配效率的重要依据。这种由税收分配过程发生的费用、损  相似文献   
6.
论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供需持续失衡使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不断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税收是体现国家意志,能对各经济主体实行有效的价值调控的一种分配手段,它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高度相关。这种相关性,正是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目前,人们虽然针对现行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模式和改革思路,但对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产业结构的现实基础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此谈些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7.
税制作为税收各项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载体,一直是财税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后,全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快,形势好。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合理内核。因此,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税制,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一大新课题。本文拟从现行税制的作用功效出发,分析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应有调节功能的差距,并提出我们对完善税制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个人收入构成很不合理。如何采取有效的调节手段,实现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仍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就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状与成因,及收入分配合理化的税收对策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基本态势和成因分析所谓不合理的个人收入是指由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制度外收入、再分配领域中的转移收入等形成的居民收入差距,它不包括由于劳动者个人在提供劳动的数量、质量以及强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