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国家惠农政策对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补贴低、补贴分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而且,粮食风险基金的筹措办法容易挫伤主粮区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议粮食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收益差额为参考依据加大补贴比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应让工业发达地区承担相应的扶农、护粮义务,根据上年各省工业总产值,抽肥补农,建立农业生产发展基金,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帮扶粮食主产区,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西峡县是我国内陆地区的深山县,既无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西峡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产业;并且县域经济完全以通过资源禀赋企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统一,依托集聚--扩散效应,在龙头产业带动下,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峡作为我国内陆地区的深山县,既无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成为豫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极。通过对西峡经济现象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才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禀赋企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扩散效应"的统一,在龙头产业带动下,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