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倍政府2012年末上台后推出以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成长战略“三支箭”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经济政策,统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旨在消除通货紧缩,第二支箭旨在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中期内实现财政健全化目标,第三支箭旨在扩大投资和提高趋势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落实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土规划改革与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相辅相成,期间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在制定"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战略时借鉴:合理规划国土使用,制定统筹兼顾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实现国土可持续发展、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城市化战略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日韩作为天然近邻和贸易伙伴,长期以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格局,伴随着经贸合作的密切,中日韩金融合作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合作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三方在双边金融合作、区域金融合作乃至全球金融合作领域潜力巨大。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金融风险,美国拉压日韩对华“脱钩断链”与围堵,给中日韩经济金融合作带来巨大阻力和挑战,应充分考虑美国因素影响,以利益纽带拉住日韩,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破解美西方围堵,加大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支撑与相互促进。未来,中日韩金融合作广阔,应深化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拓展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合作,充分发挥我国香港的作用,加强亚洲金融安全网建设,抵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贸组织规则重构和贸易规则高水平发展,中国有必要积极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适应新时代高水平开放的要求。CPTPP是高水平的贸易协定之一,加入CPTPP,将有利于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因此,中国要提高对CPTPP重视程度,关注新规则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认为,当前正是中国主动对接CPTPP的最好机会窗口,全面开放战略下的主动扩大开放力度,积极对接国际标准,相关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也为申请加入CPTPP增加了现实可能。加入CPTPP,既符合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又能帮助中国尽早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逯新红 《中国金融》2011,(10):64-65
当前,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升值压力.汇率水平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直接影响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汇率均衡是保持我国对外收支均衡的重要条件,汇率的大幅波动将引起进出口贸易大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有记载以来最严重地震,日本政府为救助国内经济,已累计向市场注资约100.6万亿日元,按照美元兑日元1:81的汇率计算,日本注资规模相当于1.24万亿美元,是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美元的两倍多。随着日本灾后重建需要,以及核辐射的巨大风险尚未排除,日本政府有可能继续大规模注资救助经济。  相似文献   
7.
张燕生  逯新红  刘向东 《全球化》2021,(2):43-55,133,134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显著。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东亚经济率先复苏,已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亚洲始终是中国经略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如何经略好这一地区,积极营造繁荣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发展机遇期,对中国塑造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发挥中国作为大国领导力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探讨分析亚洲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动向,探索亚洲经贸合作的新思路新路径,对赢得中美战略博弈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各国加强互信互利合作和维护亚洲稳定繁荣。自贸区战略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提高自由贸易区标准和质量是大势所趋。分析各区域经贸协定、亚洲产业链转移趋势及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未雨绸缪,早有预案,争取主动。在分析这些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亚洲经贸合作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合作的新思路,给出中国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倍经济学"刺激措施并未实质性地改变通货紧缩状况,日本内需驱动经济的动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内需低迷,消费意愿不足;产业空心化加剧,国内投资低迷;人口老龄化及高储蓄率,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当前日本出现了不利于物价上涨趋势的因素,日本经济后续乏力的特征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大地震短期内将重创日本经济:相关制造业将遭受重创,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金融市场将继续剧烈震荡,主权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核辐射的巨大风险仍未排除。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有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因素,使进口增加更快,使日本提前加入通胀国家行列,使日本重新调整全球产业布局,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日本大地震将扩大中日贸易顺差,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渐进式推进面对全球性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